2017年10月27日 16:21
來源:映象網-河南衛視
10月25日晚,由君樂寶奶粉愛心支持的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第二季第三期,特約記者關楓帶領觀眾一道走進盧氏縣,感受金融扶貧的“盧氏模式”給這個貧困縣帶來的新改變、新希望。熒屏上,盧氏縣推出的“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扶貧新路,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讓觀眾禁不住叫好。熒屏外,《脫貧大決戰》第二季開播三期來的層次推進,則讓業內專家感受到其與第一季迥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為其鼓與呼。截至10月26日12:00,第三期節目播出后,話題#脫貧大決戰#穩居微博綜藝話題榜第一名、熱門話題榜第三名,有37.2萬網友參與討論,閱讀量達1648.3萬人次。
不落窠臼俗套
《脫貧大決戰》實現對第一季的升級、承接與遞進
雖然在第二季首期播出后,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已經對《脫貧大決戰》做出了高度評價,但在連續三周看完三期后,冷淞教授仍難掩激動:“這個節目在中國真人秀史上都能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我印象中,它是中國首檔融入了大政方針的公益類真人秀節目。”
冷淞從第一季開始就關注《脫貧大決戰》。在更深入地看了第二季三期節目后,冷淞直言,他發現第二季對第一季實現了一種大升級,兩季節目之間發展為承建與遞進的關系。“第一季是發現和了解貧困,第二季則是深入貧困,見證經濟扶貧、政策扶貧、產業扶貧落到實處。” 在他的觀察中,第二季《脫貧大決戰》在綜藝表現手段上也大為提升,“屏蔽掉了游戲化、娛樂化的元素,但奇妙的是反而加強了綜藝感。比如海霞化身鄉村播音員,和普通老百姓一起去做飯;關楓帶大家走進蔬菜種植大棚等等都很有可看性。另外節目在最后加入了與企業的良好互動,給農村辦了實事兒,這也是創新點。”
冷淞同時指出,在主題意義之外,《脫貧大決戰》第二季同樣顛覆了國內熒屏“戶外真人秀不進演播室”的窠臼,讓戶外真人秀的呈現內容成為了演播室的交談話題,實現了演播室內外的互動。“這個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業內都知道,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處理不好,棚內綜藝和戶外真人秀就會成為‘兩張皮’。此外,這檔節目對名人明星的使用有了更特性化的結合。節目中致敬扶貧帶頭人的儀式感,把感恩的特性也放在里面,而不僅僅是報道,這個很有創新意識。”
不追求表面“高上大”
《脫貧大決戰》下功夫,接地氣,體現情懷意識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曾祥敏教授在觀看節目后,同樣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河南衛視持續推出《脫貧大決戰》節目,非常契合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也極具正能量社會效應。“這些讓節目能挖掘出潛在影響力。”
而具體到節目本身,曾教授也給出肯定評價:“節目做得非常下功夫,接地氣,體現了創作者的一種情懷意識。”讓曾祥敏教授贊許的是,雖然是大體量、大題材,節目卻并沒有從大的政策切入,而是通過名主持體驗、現場紀實拍攝,找到現場中心人物等環節入手,講述扶貧故事。“從具體案例著手,更易于讓觀眾接受理解。而每一期脫貧故事的選擇也很鮮活、接地氣。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能從節目中感受到當地老百姓對脫貧的迫切愿望,以及政府的決心。”
不僅如此,曾祥敏教授也注意到節目還有另外一種形式,演播室部分“通過雙向互動、全媒體提問,展開對當事人的訪談,推動節目進行到下一環節,這讓整個節目的架構比較完善。”
對《脫貧大決戰》寄予厚望,曾祥敏教授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期待節目在后面有更高的提升:“除了展示扶貧成果之外,節目要強化問題意識和細節意識。讓問題成為挖掘聯結節目中各個版塊的‘鉤子’。更注重細節,放大細節,這樣效果也會更好。”
每周三晚21:15,由君樂寶奶粉愛心支持的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一起為脫貧路上的干部群眾鼓掌,為勤勞樂觀的父老鄉親喝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