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08:17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漢字英雄》第三季錄制現場
“做一個跟隨者一定比做一個引領者省力,但媒體不能做一個跟隨者,需要對觀眾有一些引導。做一個引領者可能目前是痛苦的,但只要堅持,還是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河南衛視《漢字英雄》制片人馮錚說,《漢字英雄》還會做下去,讓觀眾一想到文化節目就想到河南衛視,想到《漢字英雄》。
緣起
——隨著上周“字鑒豫疆情”走進新疆特別節目的播出,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第三季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在剛剛舉行的第十屆金鷹電視藝術節上,《漢字英雄》獲得“優秀電視文藝節目”獎,這已經是節目開播兩年獲得的第十個大獎。
對觀眾來說,三季節目誕生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選手,而對節目組來說,三個季度的節目也有著各種變化,這與觀眾能夠在熒幕上看到的有所不同。節目制片人馮錚、選手導演趙軼敏,以及本季的漢字狀元范嘉雯接受了今報記者的專訪,揭秘節目的幕后故事。
□東方今報記者 趙珈/文 李楊/圖
◎漢字守關團的誕生
今年7月開播的第三季《漢字英雄》,仍由河南衛視和愛奇藝雙方合作,但資金投入、主創人員、賽制研發、選拔選手等,均由河南衛視獨立完成。走到第三季,《漢字英雄》有了很多改變,最直觀的是“漢字十三宮”的可升降,而最根本的改變則是賽制“漢字守關團”的引入。進入復賽的小選手們要面臨12位與文字關系密切的成年人組成的守關團,這樣的“不平等”賽制,引發了觀眾熱議。
起初觀眾擔心年齡和人數的差異會給小選手們很大的壓力,但節目播出后,守關團的大人們無一幸免地節節敗退,這讓人大跌眼鏡。于是更多的熱議都來了,連那些“以文字為生”的人都寫不過小選手,漢字的書寫退化到了一種怎樣的程度?
“漢字守關團”的引入,也被業內認為是第三季的一個亮點,因為它不僅能引發討論,還能引發思考。這個賽制的創新是《漢字英雄》第三季的制片人馮錚提出來的。在接受今報記者采訪時馮錚表示,他是受到了人們對節目議論的啟發。“很多觀眾在看節目的時候都會說,這個字我不會寫,那個誰誰誰肯定也不會寫。或者是說,這個字十個人有八個人都不會寫。我就想,觀眾口中說的那八個人都是誰,能不能把那個不會寫的‘誰誰誰’具體化,于是就想給觀眾一個參照物。”馮錚說,把想法具體化的過程也十分困難。馮錚表示,最后出現在節目中的那些守關團成員,都放下了很多諸如“面子”之類的東西。
◎有些遺憾也是好的
都說電視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第三季的錄制過程中,也有不少“滄海遺珠”。選手導演趙軼敏,對于她接觸過的每一個選手,都有著很深的感情。“對于我來說,每個選手都是優秀的,沒有當上狀元都是遺憾,但有一位選手也讓我受到了教育。”第三季節目組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從全國各地的一萬多名適齡選手中,選拔出來77位參加節目,這樣的工作量是十分龐大的,這讓8人的選手導演組“壓力山大”。在趙軼敏選拔出的11位選手中,武漢的樊慶澤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年少叛逆,和軍人家庭的出身有著強烈的反差,因為“蓁”、“璞”兩個字沒寫出來而被淘汰。
在臺上的幾分鐘,樊慶澤寫草書、沒站相,甚至說自己不會寫濮存昕的“濮”,可是趙軼敏透露,他并不像看起來的那么不羈,反而是個很貼心的人。“他確實練過草書,雖然讓人不好辨別,卻寫得不難看。而且他一開始‘蓁’字不會,不像別的孩子那樣賣個萌、求助漢字先生,如果他求助了,于丹老師肯定會提示他的。最后他說濮字不會寫,也不是故意要讓人尷尬,其實是他臨上臺前剛用手機想搜這個字,但是手機被我‘沒收’了,所以他才知道這個字不會寫。”趙軼敏說,樊慶澤來參加比賽是剛放暑假的時候,上一學期他剛考了全班第一,所以不是人們印象中的“壞孩子”,而且他還是學校的升旗手,從小家里人就以軍人的標準來訓練他站軍姿,所以也不是“站沒站相”的。“他平時會買一些零食給節目組的編導們,在家里還會給父母制造一些浪漫,這些都是在臺上的幾分鐘里,我們看不到的。”趙軼敏說,就拿樊慶澤的例子來說,每個孩子都是有很多面的,而她希望每個來到節目的孩子都能有所收獲,而不要留下什么陰影。
“后來樊慶澤的父親給我打電話說,在《漢字英雄》的經歷也給了孩子很好的教育。但我覺得,不僅是樊慶澤有了成長,我也在挖掘選手特性的這方面學到了很多。”
◎三屆狀元的共同點
兩年來,《漢字英雄》出了三位狀元,分別是陳怡羲、李雨軒、范嘉雯,而其他登上過這個舞臺的小選手如朱遠航、段志程、嚴宇橋、胡翼飛等,都已經考上了知名大學,這對和《漢字英雄》選手們處于同一人生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那么小小的“漢字英雄”們有哪些共同點?對其他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啟發?
第一季的漢字狀元是被稱為“字典姐”的陳怡羲,她對翻字典認字有著特殊的喜愛,可她卻是一個理科生。陳怡羲經常會忍不住糾正別人說錯的字,在他人看來,這是她“軸”的一面,但也是這種嚴謹,讓她不管是學習還是參賽,都能夠穩中取勝。第二季的漢字狀元李雨軒也是一位“字典哥”,更是字典從不離手。但不意味著所有的“漢字英雄”都得是“字典狂人”。剛剛獲得第三季狀元的范嘉雯告訴今報記者,無論是平時還是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她都沒有特意去翻字典,“漢字的樂趣并不只是在字典中,來到這里不應該抱著贏的心態,而是要和有個性的人交流,感受一下他們的心聲。并且能夠跟這么多有名的漢字先生交流,學習他們的談吐,這是最大的收獲”。和范嘉雯一樣,每一季漢字英雄的心態都很平和,對于輸贏不是那么在意。
想要在一檔電視比賽中勝出,面對鏡頭沉著冷靜是必需的,但是在生活中的積累才是他們能夠取勝的最根本原因。無論是翻字典還是看《紅樓夢》,這些小選手們表現出來的都是對文化濃濃的興趣,有了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去了解這些知識,才能更好地記住知識。三位狀元之中,沒有一個人是需要老師、家長使勁督促著才會去學習的,很強的自主意識,也許不僅是寫漢字,是做所有事情能夠成功的原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