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9日 08:16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11月底,曾經參與河南衛視《成語英雄》節目報道的三位今報記者,都收到了一本名為《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的書。書的扉頁上用雋秀的毛筆字寫著“某某先生雅教”,落款是這本書的作者,家住開封的67歲老人趙孝斌。12月4日,今報記者在北京的《成語英雄》錄制現場終于見到了這位熱心讀者,他追看今報對于《成語英雄》的報道,給報道中提到的每一個節目組成員都寄去了書,因而被邀請到了節目錄制現場。
核心提示
趙孝斌老人帶來開封籍畫家為嘉賓蔡智忠畫的肖像畫
趙孝斌老人帶著開封籍書畫家們為節目組寫的賀詞以及為三位嘉賓畫的肖像畫,準備親手送給節目組和三位成語先生。“你們寫這么大篇幅的報道、制作這么好的節目,是對文化的一種很好的傳播。我是一個成語愛好者,這么做就是為了表達對你們的敬意。”提起寄書、贈送書畫的舉動,趙孝斌如是說。
□東方今報記者 趙珈/文 李楊/圖
◎“我坐在這里看節目,心情特不一樣”
12月4日下午,河南衛視《成語英雄》的復賽在北京錄制,節目組為趙孝斌安排坐在第一排的位置。錄制從下午3點進行到深夜11點還未結束,可趙孝斌怎么也不舍得走,連和今報記者的交流,也是在錄制間隙進行的,他生怕錯過了節目的一點一滴。
很多在場的媒體和觀眾都感嘆,《成語英雄》復賽中涉及的成語難度陡增,到了“一般人猜不出來”的程度,但對于趙孝斌來說,這些成語很有親切感,有很多都出現在了他寫的那本書里。“你看,像眾口鑠金、窮而后工、痛飲黃龍這些節目中出現的成語,我的書里都有,其實這些都是發生在開封的成語。”說著說著,趙孝斌講起了每一個成語的故事,發生的年代、故事里涉及的人物、事情的原委都講得清清楚楚,對成語可以說相當熟悉,信手拈來,如數家珍。
“我坐在這里的心情特別不一樣,可以和我喜愛的這檔節目走得這么近,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趙孝斌感嘆道。
◎“退休后,我可以放手去做這件事了”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趙孝斌手中就總有成語詞典相伴。“我買了大大小小十幾本成語詞典,摞在一起有二尺高。上大學那會兒,我沒有如愿上中文系,后來當了建筑師,但是我從沒有放棄這個愛好。退休后,我終于可以放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趙孝斌告訴今報記者,平時他把有關成語的知識記在名片大小的卡片上收集起來,這些都成了他日后寫書的資料。
“2007年,我開始寫這本《開封成語典故故事》,2010年出版,很多時候都是寫到深夜,腰疼了就綁一個墊子繼續寫。”趙孝斌說,書中收錄了近300個成語典故,其中80%~90%是發生在開封的,還有10%~20%是發生在開封人身上,或者是死后葬在開封的人身上的。
這本40余萬字的書歷時四年完成,每寫到一個成語,涉及開封當地的景物,趙孝斌都會去實地考察、拍照,每個成語還會請開封的書畫名家寫出來,并畫上插畫。“書中的成語,除了釋義、出處,我最在意的是成語對現實的意義,所以最突出的是成語給人的啟示。”趙孝斌說。
◎“《成語英雄》比娛樂節目更有意義”
“11月4日,我看到了今報關于《成語英雄》五個版的報道,從那時開始就關注了這檔節目。11月21日節目首播后,今報又及時、連續刊登了反響、解密等多方面的報道,你們報道中出現了九個節目組的人,我一一把書寄給了他們。”11月25日,節目首播幾天后,趙孝斌也給今報的三位記者寄去了自己的書。
“我這么做就是為了表達對你們的敬意,河南衛視肯花這么大力氣做文化節目,東方今報不吝版面做了這么多報道,都是對傳統文化的極大支持。綜藝節目娛樂大眾不是不行,但是笑過、看過之后,觀眾得不到提升、教化。我覺得做文化節目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趙孝斌表示,很多年輕人提筆忘字,以打字代替寫字,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了不少現代化溝通方式的沖擊,像《成語英雄》這樣的節目,很值得推崇,“我來到這里就是為了表示社會對節目的反饋和支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