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0日 07:51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陳鵬軍(右二)和弟弟陳鵬民在節目現場
在這個DV越來越普及、甚至連手機都能拍視頻的年代,拍攝變得異常簡單。我們拍美食、拍美景、拍成長中的兒女,唯獨沒想到去拍拍日漸老去的父母,而這一點,河南嵩縣的一位攝影師陳鵬軍想到了、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年。他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了父母晚年生活的點點滴滴。今年4月,陳鵬軍的父親去世了,他將十年來拍攝的素材剪輯成一個5分鐘的短片,譜成一曲獻給全天下父母的歌。
□東方今報記者 王會杰 趙珈
◎萌生拍父母的念頭
受到父親熱愛攝影的影響,陳鵬軍在鎮上開了一家照相館和一家婚紗影樓。籌錢、選址、做道具、畫布景……因為有了父親一手幫襯,這家照相館才得以開張,如今,父親已經不在了,他親手為照相館制作的道具卻還在使用。《中國感動》節目組來到了這間充滿了陳鵬軍和父親回憶的小照相館……
今年5月,陳鵬軍制作的視頻《我的父親和母親》在網絡上感動了無數網友,引來國內多家媒體爭相報道,東方今報也曾大篇幅報道過此事。這段視頻雖然只有5分多鐘,卻是陳鵬軍用10年的拍攝素材剪接而成,他拍攝的主角,就是他的父母。今年4月,陳鵬軍的父親陳蕓去世,陳鵬軍將拍攝父親生活的DV素材做成了影片。
“我花了兩年的收入,在鄭州買了一臺攝像機。”陳鵬軍帶著弟弟陳鵬民和那個專門為了拍攝父母而買的攝像機來到了《中國感動》現場,他說,10年前父親心肌梗塞被誤診為肺結核,后來雖然病情好轉,但他發現父親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
“那次誤診,讓我下定決心,買一臺攝像機記錄父母的生活。”陳鵬軍告訴主持人趙忠祥、李琳,一開始父母不習慣有攝像機對著他們,短片《我的父親和母親》中那個父母二人在地里干活的鏡頭,就是剛買回攝像機時拍的。
◎帶父親一圓看海夢
在自家地里鋤地,在自家院里喂雞,在廚房搗蒜,在病床上拉二胡。在陳鵬軍的鏡頭里,記錄的都是父母最平凡的生活點滴。其中,有一個鋸木頭的鏡頭,陳鵬軍說,這是父親在做板車,因為弟弟陳鵬民摔斷了腿,父親做了一個平板車方便弟弟活動。陳鵬民也來到節目現場,一起懷念著他們的父親。陳鵬民說,父親寫得一手好字,他跟著父親學書法,在父親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刻字的門市。此外,父親還會制作古箏、拉二胡,多才多藝。想起父親讓自己學二胡,自己耍賴沒學,陳鵬軍至今仍然十分遺憾,“那時我不明白他的苦心”。
2012年,陳蕓老人被確診為食道癌,這讓陳家兄妹下定決心,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陪父親完成他一生的愿望——看海。
2012年7月初,陳鵬軍駕車帶著父母,還有來“保駕護航”的大哥、大姐組成一支“看海隊伍”,出發去看大海。在海邊,80多歲的父親第一次戴了墨鏡,第一次嘗了海水,第一次在沙灘上撿貝殼,開心得像個孩子……
◎他正制作新的短片
2013年初,陳蕓老人在病榻上為來訪的親友拉了最后一次二胡,4月底,他走了。在父親的遺物中,陳鵬軍發現了一份回憶錄,名字叫做《憶今生》。文中父親寫了很多對那次海邊之行的感受,陳鵬軍把《憶今生》帶到了《中國感動》的節目現場。他說,現在他在制作另一個短片,要用手中積攢十年的影像資料,把父親的《憶今生》也做成視頻。節目現場,陳鵬軍展示了其中一個片段。陳鵬軍還有一句話要對同樣做兒女的觀眾說:“孝心經不起等待,抽空常回家看看。”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子女,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這條規定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在節目現場,主持人也對此做了一個小調查——你多久沒有見過父母了?你多久跟父母通一次電話?
陳鵬軍的短片引發了觀眾反思。“我們年輕時忙工作,中年忙孩子,總會忽略了父母。要學會珍惜和尊重,不能膨脹得忘了自己的來處和親情。”觀眾唐女士如是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