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6日 08:02
來源:東方今報
提升版《華豫之門》錄制現場
綜藝節目熒屏競爭愈演愈烈,獨樹一幟的收藏節目也逐步陷入同質化境地。河南衛視重拳出擊,利用最先進技術和節目制作理念,推出《華豫之門》提升版,今晚將首次與觀眾見面。東方今報記者探班錄制現場,對話制片人周曉剛、主持人陳琨和楊實、金煜等幾位鑒定專家,解密《華豫之門》的蛻變。
□東方今報記者 王會杰 趙珈/文 李楊/圖
【提升的是】
【區域】一個主演播室三個第二現場
移師河南電視臺1500平方米演播廳錄制,《華豫之門》的舞臺明顯變得更加大氣、開闊。“馬蹄形的舞臺設計,打破以往劇場式舞美框架,跟觀眾互動加強了?!薄度A豫之門》制片人周曉剛告訴今報記者,演播室變大了、燈光更炫了、區域空間增加了,是這次提升版節目最大的變化。
“在國內數個有影響力的收藏節目中,《華豫之門》的這次改版開創了獨有的多區域節目形式,演播室是我們的核心區域,有四位專家坐鎮,持寶人鑒寶和主持人、觀眾的互動在此進行。另外,我們還開辟了三個‘第二現場’,包括持寶人等候區、另外四位專家點評區、持寶人下場后采訪區。”周曉剛表示,鑒寶類節目的不確定性,最適合這種多區域呈現的方式,隨之而來的是,節目的懸念性、可看性得到了更大提高?!傲鶄€珍寶臺不變,但藏品能否登上珍寶臺改為在每期節目尾聲揭曉,藏品是否能登上珍寶臺、共有幾個能登上珍寶臺,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確定?!?/p>
【技術】17臺機器錄40多個小時素材
由單區域到多區域的舞臺擴展,節目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今晚播出的提升版第一期50多分鐘的節目,由17個機位的機器錄制的40多小時的素材剪接而成?!爸餮莶ナ?臺機器,持寶人第二現場4臺機器,專家第二現場3臺機器,采訪區2臺機器?!?/p>
在同樣的制作周期內,為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視野能從舞臺上延展至舞臺下,編導們工作量增大,“比如說,電視畫面中兩個人簡單對話的過程,我們要從兩個人分別說話幾小時的素材中,‘扒’出最精彩的部分,有時候剪到快哭了。”一位編導告訴記者。
【內容】全方位體現持寶人心路歷程
隨著鏡頭語言的增加和信息量的增大,《華豫之門》提升版將更關注持寶人的心路歷程。“持寶人從海選開始,到節目錄制時的候場、上臺鑒寶、臺下反應和下臺后第一時間的感想,在節目中會有一個梳理的過程。持寶人每一個瞬間的心理變化都會被真實記錄下來。”主持人陳琨表示,這是之前節目所沒有涉及的,如今可以通過多鏡頭、多角度來實現。
“持寶人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我們希望從他們身上找到價值觀的體現,他們身上有很多人性閃光點,他們的快樂與悲傷、歡笑和淚水,也讓我們了解到收藏中的故事,把這些做一個呈現,希望能引發觀眾更深入的思考,這也是這次改版在節目內容上的著力點。”陳琨表示,收藏類節目還是要服務觀眾,并不是突出主持人、專家,最重要的是對持寶人和觀眾有所啟示。
【不變的是】
【核心】收藏文化內核不會變
周曉剛坦言,每次海選,拿來節目上鑒寶的藏品有95%都是贗品,真正的古玩稀少,加之國人收藏熱有所回落,收藏節目的生存環境堪憂。“我覺得收藏類節目的前景依然光明,我們的文化內核不會變,還是在找一條對的路子。”
依托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華豫之門》在鑒定藏品時,傳遞著一種“大收藏”理念。
“文化傳播的意識是不能變的,不論拿到場上的是什么東西,都有文化內涵在里面。我們主要的功能還是鑒寶,不是娛樂大眾,這是《華豫之門》一直以來所堅持的。”《華豫之門》鑒定團的書畫鑒定專家金煜告訴今報記者。
【權威】鑒定的公正性不會變
熟悉市場的鑒定專家楊實由于評論風格輕松詼諧,常駐在提升版的第二現場,他告訴今報記者,改版后區域分工很明確,第一現場的專家們負責鑒定、估價,第二現場的專家們則通過另一種視角,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即時抒發感想、傳遞收藏的理念。
《華豫之門》的專家團隊分為書畫、瓷器、玉器、青銅器、雜項等多個類項,每個類項包括兩位以上的專家,實行一票否決制,保證鑒定結果的公正性和嚴謹性。提升之后,這個傳統會不會改變?今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每期負責鑒定的專家變為演播室中的四位,但鑒定結果依然是《華豫之門》專家團的共同結果,公正性不會隨著形式的改變而減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