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 15:48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小倩倩家徒四壁,她渴望繼續讀書,改變家的現狀
□東方今報記者 孫川川
還有半年,這也許是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鎮的易倩倩留在校園里的最后時光,因為13歲的她伴隨著義務制教育階段的結束而面臨輟學。雖然她堅信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但貧窮將要吞噬掉這個家庭蛻變的唯一希望。昨晚,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都市報道》之《暖冬——面對面的愛》,易倩倩通過鏡頭,訴說著她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
◎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學校
課間,易倩倩一個人在班中學習,其他的同學盡情地在走廊里玩耍。在信陽市浉河港鎮中學,這樣的情景幾乎成了一種常態。
為什么會是如此?
“同學都出去玩的時候,她總是在教室里靜靜地學習。她曾經和我說過,她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她的學習成績好,這樣的學生將來考上重點高中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很多原因造成小孩沒法上學的話,我們感到很惋惜。”易倩倩的老師說。
13歲的易倩倩今年讀初三,離九年義務制教育結束還有一個學期,之后,她的家庭很可能無法再為她繳納高中的學費。
面臨這樣的境遇,易倩倩說:“沒關系啊,就算是那樣的話,我也要把我最好的一面留給學校。就算不能,我在家里也要堅持讀書,要擠一點時間出來學點知識。”
◎爺爺奶奶和她守著深山中的家
易倩倩的家有著怎樣的模樣?
層巒疊嶂的大山很適合茶葉的生長,茶田的主人大多都搬到了山下,易倩倩的家是留在深山中不多的一戶。“不通路,住的不像個人家。”易倩倩74歲的爺爺這樣說。
不像個人家,說的不只是居住的簡陋。12年前,倩倩7個月時,媽媽患精神病去世,爸爸丟下還在襁褓中的她離家出走,再也沒有音信。
“我身體不好,手都捏不住茶葉了,也沒有低保,靠碾點茶葉,賣點蒜苗生活。”易倩倩的爺爺說。
比起每日的操勞,更讓老人心痛的,是這個從小沒爹沒娘的孩子。倩倩知道家里困難,從小就磨煉出獨立與堅強的性格,也懂得為爺爺奶奶分擔。
“這么小的孩子做飯、洗衣服都會。她要是放了假回來,家里的家務活我都不用管了。”倩倩的奶奶說。
◎“我想繼續上學”
談起幾乎從未謀面的父親,易倩倩說:“他首先要做三件事,我才能認他,第一件事:帶我爺爺奶奶去看病,第二件事:打一個好的水井,第三件事:修路。”
其實她心里明白,這三個愿望已靠不上父親,只有自己才能實現。 倩倩干活很快,因為她要盡可能省出時間學習,只有與書本相伴時,才讓她忘卻所有的不開心。
“我想繼續上學,這樣我家才有希望。”倩倩如是說。
這朵在角落里的山菊,無人澆灌,缺乏養料,卻正向著陽光,朝著希望,倔強地生長。
名嘴呼吁
河南電視臺主持人李宏偉:
看完了易倩倩的故事,我非常感動。九年義務教育結束之后,就是因為沒錢,她將面臨著輟學的窘境。她非常渴望學習,非常渴望上學,如果您跟我一樣被易倩倩的故事所感動,1月18日,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讓我們共同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