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6日 08:54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生死之門——ICU見證實錄》拍攝現場 圖片由攝制組提供
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獻禮“5·12國際護士節”特別節目《生死之門——ICU見證實錄》播出后引發各界熱議
近日,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播出了為“5·12國際護士節”制作的特別節目《生死之門——ICU見證實錄》,連續四天的播出后,一向在公眾眼中倍感神秘的重癥監護室ICU,成了熱議的焦點。無論是醫療工作者,還是普通的患者觀眾,甚至包括很多媒體人就該節目表達了自己的感悟。
□東方今報記者 毛韶華
【醫護】
它讓公眾了解到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性與責任心
紀錄片《生死之門——ICU見證實錄》播出后,首先在“醫護圈”引發了關注和熱議,生死之門里,當一個個危重病人從生死線上被拉回來時,正是這些醫務工作者最欣喜的時刻。在生死考驗的面前,所有誤解與指責對他們來說都變得無足輕重。
主抓我省醫政工作的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瑋認為,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紀錄片。他告訴記者,這幾天,該片在衛生醫療系統的反響非常大,不少醫務人員對其有很高的評價。其實,對于很多醫務工作者來說,治病救人是畢生的夢想,他們最怕聽到的,就是被指責只為了掙錢。黃瑋說,目前社會上有不少人對醫院、對醫務人員有猜測、有偏見,通過這部片子,可以更好地讓公眾了解到這個行業,令人們了解到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性與責任心。“當然,醫學不能單靠盡心盡力,我們也有做不到的地方,還需要社會的寬容和理解。”
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院長朱明軍表示:“醫乃仁術,是高尚職業,把病人搶救過來,我們會感到非常充實和滿足。”
【觀眾】看了節目感到很放心,增加了信任感
重癥監護室外,有一扇厚厚的門,擋住了患者家屬的視線,通過紀錄片《生死之門——ICU見證實錄》,這扇封閉的門被輕輕打開。
觀眾看到,重癥監護室內,有失去意識的病人,也有狂躁不安的病人,他們都需要護士精心呵護,日常護理是護士們最基礎的工作,同樣也是最累的工作。在重癥監護室內,生命可能隨時停止,然而,醫生和護士的腳步永遠停不下來,他們始終在圍繞著病人轉。這樣的場景令不少觀眾表示:“醫護人員如此盡心盡力,增添了我們的信任感。”
重癥監護室外,告別死亡契約,曾經在ICU里命懸一線的重病患者趙小龍,有了再次綻放人生精彩的可能。
他的妻子接受采訪時也表示:“那時候我就說,我把希望全都寄托在ICU里頭了,非常感激他們盡心盡力幫我搶救回丈夫。”
【媒體】用事實來搭建溝通之橋,發揮媒體的正能量
特殊的視角觀察,真誠的紀錄方式,令都市頻道通過節目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因此,紀錄片《生死之門——ICU見證實錄》在播出后,也迅速引起了眾多媒體人的關注,他們以專業的眼光對這種記錄形式表達了肯定。
河南人民廣播電臺精品創作部負責人張耀認為,ICU病房對一般人來講是很神秘的,它的醫務人員,敬業的程度以及付出的勞動,一般的人是注意不到的,“這個片子完全就是拿真實的鏡頭,真實的影像,來展現給觀眾,它是用事實來說話。”
張耀說,我們把現實存在的這些事例放在一起展示,正是發揮了媒體的正能量,“片子展示了我們作為媒體人對醫務工作者的一種敬意,這種敬意對社會的和諧應當是最有說服力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