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
1993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西學中班;
1998年,晉升為中西醫結合內科主任醫師;
2001年,任河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長,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腦病二區主任。
個人榮譽:2006年,被評為鄭州市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7年,被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鄭州市“三八”紅旗手、“十大科技女杰”榮譽稱號;
2008年,當選河南省第十屆政協委員;
2009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勞動模范”;
2009年,被河南省中醫管理局評為“河南省首屆名中醫”;
2010年,被河南省總工會授予河南省師德標兵;
2013年,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映象網訊(記者 王濤 文/圖)做一名好醫生要醫德為上,“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一切、為了一切病人”——這不僅是醫療行業的服務宗旨,也是馬云枝孜孜以求的職業信念。
她經常說,作為一個醫者,最大的價值在于病人危在旦夕時,能很快把握病情,積極穩妥地處理,將病人迅速轉危為安,解救病人于危難之際。
手機24小時為病人開機
多年來,馬云枝兢兢業業,一心撲在工作上,科室每次搶救病人,不管白天黑夜她都要親臨現場。
她常對值班醫生說:“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病人有危險你們沒通知我是你們失職,我沒趕來是我失職。不是我信不過你們,每當我知道咱們的病人有危險的時候,我就睡不著覺,如有緊急病人一定要及時向我匯報。”
2004年6月,鄭州一名王姓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入院時昏迷不醒,皮膚粘膜干燥,彈性極差。病人急需快速靜脈補充液體治療,否則會因各種臟器衰竭而死亡。
病情危急,時值凌晨兩點值班大夫撥通了馬教授的電話,向她匯報了患者的病情。聽到患者生命垂危的消息,她火速趕到病房,經過認真檢查和詳細分析病情后,果斷調整了治療方案,經快速補液積極搶救,病人很快蘇醒。
值班大夫在一旁不由得感嘆說:“馬老師,我們唯恐快速輸液會導致病人發生心衰,不敢采用這種治療方法。您真是藝高人膽大,搶救急危重癥患者,方法真多。”
像這樣的病人,馬云枝搶救的太多了。從醫三十多年來,她成功搶救急危重病人達上千例,專家門診達上萬人次,收到病人表揚信數百封,錦旗50余面,贏得了大批患者的贊譽。
病人再多,也要看完最后一個才下班
30多年來,馬云枝一直工作在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及科研第一線,致力于中西醫結合防治腦病的研究,善于治療中風、癡呆、帕金森病等神經內科疑難病。
馬云枝作為知名專家,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求醫者絡繹不絕,每當她坐門診時,病人再多,她也要看完最后一個才下班,這早已成為她的職業習慣。她常講:“病人來到醫院,已經很痛苦了,我們應該體諒他們,盡己所能幫助他們。”
“一個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還應具有高尚的醫德,方可成為一名好醫生。”在經她治過的疑難雜癥患者中有位李姓女患者,頸肩背酸沉不適伴手指麻木長達10余年,曾多方求醫,被診斷為“神經官能癥”,采用中西藥物治療均無效果。她找到馬教授進行診治,經詳詢病史和認真體檢,馬云枝診斷為脊髓空洞癥,后經頸髓核磁共振檢查,與臨床診斷完全符合,患者多年疾病終于得到確診。
培養了一批批中西醫結合優秀人才
作為一名導師,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馬云枝憑著不斷進取、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在專業領域影響日盛。
2004年,北京中醫藥大學遴選馬云枝教授為博士研究生導師,這不僅是她事業上的又一次跨越,同時,也為河南中醫學院腦病專業走向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她已經培養腦病專業醫學博士4人,醫學碩士36人,指導帶教了大批中青年醫師及進修實習醫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采訪中,記者見到了馬云枝教授的弟子——沈曉明大夫。
回憶起多年來馬老師對自己的培養之恩,沈曉明激動地說:“馬老師對于我們學生而言,既是老師又是親人。當年我家境貧寒,艱難求學,馬老師知道后,在生活中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并幫助我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走上工作崗位并成為科里的一名骨干醫生。”
多年來馬老師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一批批中西醫結合優秀人才,可謂“春暉照四方、桃李滿天下。”由于教學成績突出,馬云枝教授連續10多年被河南中醫學院評為“教書育人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