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光流逝,依然有一種精神——勞模精神——在呼喚
時光流轉,那些年、那些勞模不曾在我們的記憶中抹去……
50年代勞模代表——王進喜
王進喜,建國后歷任玉門石油管理局鉆井隊長、大慶油田1205鉆井隊隊長、大慶油田鉆井指揮部副指揮。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一面火紅的旗幟;
60年代勞模代表——郭鳳蓮
郭鳳蓮,1962年完小畢業后在大寨務農。1963年參加了大寨的抗災自救,同當時的“鐵姑娘”們一道投入到了“先治坡后治窩”的勞動。1964年,年僅十六歲的郭鳳蓮,任鐵姑娘隊隊長;她與那些花季少女同男社員一樣戰天斗地、改造家鄉落后面貌;
70年代勞模代表——張秉貴
張秉貴,在平凡的售貨員崗位上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一口清”技藝和“一團火”的服務精神,成為新中國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80年代勞模代表——袁隆平
袁隆平,多年來致力于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在雜交水稻“三系配套”、“兩系法育種”,超級水稻繁殖及栽培等方面,從實踐到理論、從研究到應用,取得多項世界級和國家級科研成果;
90年代勞模——李素麗
李素麗,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崗位作奉獻,真情為他人,用真情架起了一座與乘客相互理解的橋梁,把微笑送給四面八方。她以強烈的首都意識、服務意識和公交窗口意識,在三尺票臺和車廂服務中,把黨的關懷、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傳送到每個乘客的心坎上,凈化了社會風氣和人們的心 靈,把流動的車廂變成了展示首都精神文明的窗口。
進入新世紀,在各行各業依然有那么一些人,值守在自己的崗位、堅守著自己的執著,奏出時代的強音。
日前,由河南人民廣播電臺與中國廣播網共同主辦的中原之聲網在上線之際,于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發起了“尋找100位共和國勞模”五一特別策劃活動,去娛樂化,選擇勞模這樣的一個切入點,恰恰體現了媒體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于我們、于我們這個時代不無昭示意義。
作者:網仕網總編 日月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