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予軍和妻子楊建霞是鄭州人,夫妻倆以前在五交化上班。下崗后開始自謀職業,丈夫現在在保險公司上班。自己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楊建霞,40多歲,98年9月,在金博大門口看到在搞獻血宣傳活動,對于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她,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獻血。第一次獻全血200毫升。而至今,她已捐獻全血17次,累計5600毫升;捐獻機采成分血(血小板)39次 ,累計73個治療量。
回到家后,她把這事說給丈夫楊予軍聽,并鼓勵丈夫給丈夫也去參加獻血。楊建霞說丈夫一開始也對獻血還有點抵觸,可是只要是他認準的事情就會一直堅持下去。還開玩笑說,丈夫現在獻血比自己都積極,非常的熱心,并且現在主要獻成分血,每隔4周就回去獻血。昨天(6月9日)剛又去獻了成分血。丈夫楊予軍自1998年10月至今,已捐獻全血15次,累計5600毫升;捐獻機采成分血(血小板)66次 ,累計131個治療量。
楊建霞在獻血時,有時候會帶著88年出生的兒子楊辰去。在06年8月份,楊辰年滿十八周歲后,她給兒子說,走吧,一起去獻血吧。據楊建霞描述,兒子以前雖然經常見別人獻血,可他自己獻血還是第一次,多少還是有點緊張的。
07年8月,楊建霞帶著兒子第一次獻成分血。由于以前獻全血的過程很短,十幾分鐘就好了。而成分血所用的時間要長于獻全血。她這一躺就是兩個半小時,在輸回血時,血里還添加的某種藥物,起來后,自己就有點頭暈惡心。而當天兒子沒吃早飯,也出現了頭暈惡心的狀況。她還告訴我們,以后獻血一定要記得吃早飯。
她鼓動身邊的好友都去獻血。
2010年,當楊建霞再去獻成分血時,被告知由于轉氨酶偏高而不能獻血。后來,她便去醫院檢查,原來自己是得了脂肪肝。后來,得知由于自己以前的生活習慣導致轉氨酶偏高,多以再以后吃過晚飯后,先活動一會才睡覺,慢慢的等轉氨酶降下來后,繼續獻成分血,并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在臨床用血中,成分血的需求很大,實際上大家捐獻的全血很多也是被分離成各種成分血進入臨床應用的。并且由于全血每隔半年才能獻一次,而成分血每隔四周就能獻,他們想著多一次就能多救一個人,所以堅持獻成分血。
一家三口熱心于公益事業,多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三人均是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牌獲得者。他們說:“榮譽只能說明過去,今后,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