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魚翅多由雙氧水浸泡 重金屬鎘、汞超標
假魚翅主要源自廣東,涉假產品已下架
這一周,魚翅系人工合成的消息持續發酵。昨天,浙江省工商局召開浙江省魚翅市場整治情況通報會,公布了最新魚翅送檢的鑒定結果,82個樣本中79個為“人造假魚翅”,假魚翅的來源主要是廣東省。
浙江省工商局表示,目前浙江市場上銷售的問題魚翅已下架封存,并進一步查清其來源及相關情況,全力阻止假魚翅流入浙江市場。
70度水里浸泡30分鐘
假貨“插翅難逃”
在昨天通報會的現場擺放著一張長桌,桌子上堆放著這段時間從市場搜查的各款魚翅,除了包裝有區別,色澤上也略有偏差,有的偏黃,有的則是顯白,普通市民很難辨別真假。
“這一些魚翅大部分是以假充真,不是自然的是合成的,不是生長的是模壓的。不是含有鯊魚的DNA,而是含有大量的明膠,當然也不是本地生產的,是外來輸入的,有一個較長的銷售鏈條。”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昨天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這次行動,其實想告訴大家,要讓真魚翅展翅遨游回歸自然,要讓假魚翅插翅難逃。”
2012年12月,省工商局組織對浙江省內市場上銷售的魚翅產品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共立案查處案件31件,查扣問題魚翅560余公斤。
昨天,浙江省工商局經檢總隊隊長潘煒告訴記者,他們將查扣的問題魚翅向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安司法鑒定中心送檢82個樣本,鑒定機構對樣本的形態特征、理化試驗和DNA成分進行了分析。
結果檢測發現,所檢的干魚翅絕大部分形態特征厚薄均勻,只有縱向紋理,不符合天然魚翅生長特征,符合模壓形成的特征。所謂“模壓”就是用模具壓制出來的,而大批量模壓假魚翅的存在則說明其背后有著一條生產鏈。
“經70度清水浸泡30分鐘的理化試驗后,有大量很黏稠的明膠溢出,而真魚翅是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的。”潘煒說,DNA檢測分析,絕大部分送檢樣本未測出鯊魚DNA成份。鑒定報告顯示,所檢82個樣本有79個為“人造魚翅”。
進貨憑證顯示
假魚翅主要來自廣東
浙江市場如此多的假魚翅究竟從何而已?省工商局透露了案件初步調查情況,涉案經營者中經銷假魚翅規模較大的6家經銷商均來自福建,所售假魚翅的主要來源是廣東省,分別從廣州一德路山海城市場的洪友海味行、嘉芝海味行、晉龍海味行;一德路南粵食品批發市場711-712鋪、125鋪、811鋪;一德路海中寶等市場購進。
潘煒告訴記者:“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進貨憑證中發現,125鋪、811鋪經銷的魚翅加工地為‘江門市荷塘鎮協和魚翅加工廠’。”
據悉,浙江省工商局已部署各地工商機關全面開展魚翅市場清查行動,對市場上銷售的問題魚翅下架封存,并進一步查清來源及相關情況,全力阻擊假魚翅流入浙江市場。
針對魚翅市場上存在的銷售“三無”魚翅、假魚翅等違法行為和餐飲、酒店行業存在的以人工合成魚翅冒充真魚翅等欺詐消費者現象,浙江省工商局制訂并出臺了《關于規范魚翅經營杜絕商業欺詐的若干意見》,突出強化了索證索票制度和經銷臺賬制度等六項舉措對魚翅等行業進行規范。規定不得從無合法經營資質的供貨商進貨,也不得銷售走私、來源不明和證明文件不全的魚翅商品。違規并情節嚴重的,將受到重罰。
昨天,黃龍飯店、樓外樓、張生記、新開元等12家賓館飯店共同倡議“拒絕魚翅”,并呼吁全省餐飲業同行積極響應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的倡議,做有良知、有社會責任的商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