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圖
用戶屢屢投訴 工信部已有要求 三大運營商執行并不到位
事件回放
日前有媒體報道,河南農民張艷勝因撿到一張移動SIM卡,將其插在自己電腦的無線網卡盒內“免費上網”7個月,付出慘痛代價:除了被刑拘,其妻子還與該SIM卡實際所有者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北京)有限公司簽訂《還款協議》,擬賠償對方超過25萬元,事件被稱“天價上網費”。
湖南移動爆出離奇天價上網案引發社會關注,業界批評電信運營商沒有履行主動提醒的義務并承擔相應責任,甚至有人認為“不主動提醒也是電信企業的一種生財之道”。記者了解到,工信部已要求三大運營商最遲去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異常話費提醒”,中消協也呼吁運營商對消費者費用異常及時給予善意提醒。而據記者調查,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此執行并不到位。專家說,運營商應加強主動提醒的服務,資費公開透明,才能減少居高不下的投訴。
目前,從工信部公布的電信服務質量通告來看, 收費爭議方面的申訴占總量40%以上。為減少糾紛,工信部已要求三大運營商最遲去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異常話費提醒”。在工信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電信服務用戶消費提醒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當地電信企業發布消費提醒,比如要求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結合本地消費情況,設置異常高額通信費用提醒值,用戶當月累計通信費用超過該提醒值,電信業務經營者應及時通知用戶。
對此,我國《電信條例》已有明確規定,其中第34條規定:電信用戶出現異常的巨額電信費用時,電信業務經營者一經發現,應當盡可能迅速告知電信用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異常的巨額電信費用,是指突然出現超過電信用戶此前三個月平均電信費用5倍以上的費用。
中消協去年7月也呼吁電信運營商對消費者費用異常及時給予善意提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