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頓飯間隔時間太長,是結石的主要誘因
眾所周知,早起長期空腹容易得膽結石、長期憋尿容易引起尿路結石,但不少人卻容易忽略一點:吃晚飯太晚也是結石的主要誘因。
“兩頓飯間隔時間太長,是結石的主要誘因之一。”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彭麗華指出,人體在進餐后,會促進胃酸、胃蛋白酶及膽汁的分泌以幫助消化食物,如果晚飯吃得太晚,那午飯與晚飯的間隔時間也會隨之延長。膽汁長時間存在于膽囊之中,長期如此,膽汁濃縮會導致膽汁排泄不暢從而引起結石。
彭麗華進一步解釋,晚餐進食時間過晚以及進食過多、油膩飲食還會導致胃食管反流。高脂肪餐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過多,而且晚飯吃得太晚,就寢時食物尚未充分消化和排空,平臥后容易導致胃酸和殘余食物反流進食管,導致食管黏膜的損傷。同時,長期高脂肪餐使體內膽固醇增加或肝臟合成膽固醇量增多,造成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也是膽結石的誘因之一。因此晚餐應以清淡食物為主,不宜過飽、過晚。
北京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李恕軍也說,晚上睡前2小時之內并不適宜進餐,否則,人體不能對食物進行充分消化吸收,入睡后,胃部仍在消化,食物的不斷刺激引起膽汁大量分泌,這時由于體位處于仰臥或半仰臥位,便會發生膽汁引流不暢,在膽管內淤積,可能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長此以往,還容易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
晚飯吃得太晚,人體空腹時間過長,沒有食物中和胃酸,胃黏膜也會受到刺激,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據《新京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