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上街區方頂村,有著100多座、300多間明清古建筑。昨天,上街區政府以此處民居為基礎,與投資公司簽約,投資50億元開發明清文化游項目,建成后鄭州將新增一處民俗游景點。
50億打造上街明清文化游
昨天上午10時許,鄭州市上街區政府就方頂明清古文化村落開發,與安盛投資有限公司簽約,計劃總投資50個億。
按照計劃,合作將在對土地資源集中整合、充分利用現有生態資源、優先保障居民安置基礎上,建成集休閑、旅游、居住、度假于一體的新型多功能居住區。
方頂村位于上街西南2公里310國道旁。該村明清古建筑,是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目前很多古建筑仍有村民居住,是一處保存相對完整的中原明清建筑群落。該村建筑保留有黃土高原特有的窯洞、中原地區傳統的房屋、獨特的單面坡頂房、繡樓等,還有部分現代平頂式建筑,共同構成村落建筑整體。村內民居多保留有四合院、三合院等建筑樣式,個別房屋依山而建、依崖掏洞,建筑材料呈多樣化,有磚、石、木、土等。
據了解,方頂村古村落建筑,是目前鄭州境內發現的面積最大、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且距離市區最近的一處明清時期傳統民居建筑群。
開發文化游,防止社區建設“千城一面”
方頂村的古建筑,為什么多集中在明清時期呢?
上街區宣傳部副部長蔡旭曉介紹說,元代末年,由于中原地區連年戰爭,造成人口大量逃亡,土地荒蕪。明洪武年間,朝廷組織山西人口大量遷往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其中一支方姓族人從山西洪洞縣經過長途跋涉,在如今的方頂村定居下來。
在上街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徐勇看來,建筑物就是一種文化印記,完整地記錄了民族遷徙中,如何與當地文化交合的歷史。
城鎮化進程中,一些有古老文化傳統的地方,應該保留其民風民俗民間建筑,不然建設到最后,所有的新型社區將“千城一面”。
此外,如何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發展經濟也是政府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在此過程中,鄭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方頂村群眾工作隊正在對方頂村進行幫扶,對該村明清建筑群進行保護性規劃開發。 (記者 宋曉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