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省審計廳發布了全省社會保障資金審計結果,首次摸清我省社保“家底”。
今年2月至5月,按照審計署的統一安排,審計署駐鄭州特派員辦事處和全省各級審計機關對我省省本級及所屬18個省轄市、158個縣(市、區)三級政府管理的18項社會保障資金進行了審計,對地方試點或開展的其他社會保險進行了調查。
這次審計包括社會保險基金、社會救助資金、社會福利資金三個部分的18項資金,覆蓋全部社保資金范圍,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史無前例”。
省審計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場審計的覆蓋范圍之廣,涉及社會保障資金種類之多,堪稱我省社保審計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社保體系是否健全?
審計結果顯示,到2011年底,我省的社會保障現狀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社會保障資金基本保證,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基本形成。
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制度體系覆蓋全省所有縣,參保人數合計9747.42萬人,比2005年增長452.16%。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迅速擴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覆蓋全省所有縣,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和新農保制度已覆蓋60%以上的縣,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合計4417.43萬人。
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全覆蓋。2011年底,全省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達到529.67萬人,比2005年的226.35萬人增長1.34倍。
社會福利制度逐步健全。至2011年底,全省社會福利機構2648個,收養性福利機構配備床位17.04萬張,收養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等16.97萬人。
長長的審計報告列出了一個又一個數據,這些數據表明,“十一五”期間我省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為改革深化、體制轉軌和社會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發揮了“助推器”、“減震器”、“穩定器”和“安全網”等作用。
●社保資金是否安全?
截至2011年底,全省18項社會保障資金共計收入1270.98億元,支出935.40億元,年末累計結余1108.06億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406.95%、385.17%和375.81%。
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包括中央轉移支付在內的地方財政性社會保障投入由2005年的325.25億元增至2011年的1382.12億元,增長324.93%。18項社會保障資金支出由2005年的192.80億元增至2011年的935.40億元,增長385.17%。
審計報告認為,我省社會保障資金規模不斷擴大,資金總體安全完整,基金運行平穩規范,有效保證了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支付。但審計也發現,社會保障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部分地區擴大范圍支出社會保障資金3939.37萬元。其中,用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等單位經費2696.89萬元,平衡財政預算1108.88萬元,其他支出133.60萬元。
部分經辦機構審核不夠嚴格,向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發放待遇等9655.59萬元。
部分單位和個人違規牟取不正當利益。4個市本級和31個縣的醫療機構等單位通過虛假病例、掛床住院、濫開藥物等手段套取醫保資金1366.17萬元;部分醫療機構采取違規加價等方式亂收費318.77萬元。
據悉,地方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審計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違規問題,并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截至今年7月25日,部分問題已整改到位。其中,財政資金撥付到位5.43億元,補繳社會保險費9.98億元,補記利息收入5294萬元;資金歸還原渠道3315萬元;清退不符合條件或重復領取待遇的參保對象65654人,追回資金2568萬元;將符合參保條件的41044人納入保障范圍,補發社會保障待遇6.59億元;出臺或完善社會保障相關制度和政策文件共計83項。對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進一步整改中。
(記者 蘆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