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呈幾何數字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打工族、白領、學生習慣于在快餐店里解決就餐問題。一次性快餐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紙杯……在快餐店就餐,你就不可避免地使用到這些餐具,也許你覺得用這些餐具方便,甚至覺得更“干凈衛生”,可事實并非如此。
今年6月,國家已經公布了一次性紙杯、紙碗、紙餐盒的推薦標準,該標準規定一次性紙杯、紙碗、紙餐盒中不得人為添加熒光劑,不應使用回收材料等,不過,這些新標準并不要求餐飲行業強制實施。所以,市面上在售、在用的一次性紙杯、紙碗、紙餐盒依舊存在嚴重的安全質量問題。另外,還有一些由化學廢棄料制成的一次性餐盒、盤、碟、筷子、吸管等也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這些一次性餐具多數是“三無”產品:無包裝、無廠址廠家、無生產日期。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局餐飲服務監管分局稽查科科長李致平指出,從原料上看,目前很多一次性餐具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鈣、工業石蠟、回收廢料,產品的蒸發殘渣(正乙烷、乙酸)嚴重超標。同時,在生產流程中,不符合衛生標準。中央電視臺近期曝光了幾起生產一次性餐具的黑幕:一廠家先從各處低價收購甚至從垃圾堆上撿拾已經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進行加工。首先在水池內隨便涮一下氫氧化鈉,通過熏蒸消除霉點后,再用工業雙氧水浸泡漂白,然后撈出后晾曬烘干就打磨裝袋,新的一次性筷子就這樣“誕生”了。另一廠家,為節省成本,回收車間邊角料、飲料瓶,甚至有打吊瓶后的輸液管……然后制成一次性塑料杯碗。
專家稱,如果長期使用這些一次性餐具,材料中的有毒物質,一旦遇到高溫、高油、乙酸等,便會滲出,甚至直接轉移到食物中。人吃了這樣的食物,有可能引起肝臟、腎臟的損害,甚至會致癌。這類一次性餐具無疑成為一種隱形殺手。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吳啟堂教授指出,一次性餐具的確方便,但衛生不達標、浪費林木資源、對環境造成污染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從環保、健康的角度出發,應該減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朱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