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PM2.5濃度監測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
民間環保組織:PM2.5速測儀不夠專業,但數據不是目的,民間行動作為政府決策的有益補充,是種推動也是進步
相關部門:一分鐘監測,很難具有代表性,但民間力量的參與,會喚醒更多人關注環保
河南商報記者鄭筱倩
一臺文具盒大小的測量儀,只需一分鐘,即可測出所在位置的PM2.5濃度。昨日,鄭州民間監測PM2.5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行動
民間組織鄭州監測PM2.5
昨日8點50分,在鄭州花園路花園新村小區內,朱玉龍手持一臺文具盒大小的儀器,按下開關,一分鐘后,屏幕不停變化的數字定格為150微克/立方米,首個民間監測的PM2.5濃度正式出爐。
朱玉龍是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河南小組的成員,他說,今年年初,深圳一公司曾向一項環保公益活動首批捐贈100臺PM2.5速測儀,自然之友河南小組申請到1臺,經過三天的遠程培訓,昨日正式開始監測。
“每天各地參與活動的志愿者都需監測兩次PM2.5濃度,然后實時傳到網上公布,將編制成全國PM2.5地圖。”朱玉龍說。
隨后,朱玉龍等又分別選取花園路北站旁的天橋、花園路北環立交橋下的花園,作為道路、游園的代表,進行了PM2.5濃度監測。
驗證
汽車尾氣高的地方PM2.5濃度也高
根據環保部今年公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工業區和農村地區為二類區,這類區域PM2.5的年均濃度限值為35微克/立方米,日均濃度限值為75微克/立方米。
而自然之友這臺速測儀只能測1分鐘,其數據并無標準。
所測地點明顯顯示,路邊花園PM2.5濃度低于主干道,而花園新村數據偏高,是因為測量點位于地下停車場出口,且小區正在進行自來水管道改造,路面裸露黃土。
“這都充分說明汽車尾氣以及施工揚塵等,是PM2.5的主要來源。”朱玉龍說。
態度
影響更多人參與環保
對于民間組織數據監測的有效性,鄭州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范相閣表示,國家對空氣質量監測,有詳細的布點和時間要求,1分鐘監測,相當于瞬間監測,受動態影響較大,很難具有代表性。
下午3點10分,朱玉龍通報,受光線等影響,花園新村點位PM2.5從150微克/立方米降到33微克/立方米。
但是,范相閣非常認同朱玉龍他們的行動,“民間力量的參與,會喚醒更多人關注環保,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他說。
自然之友河南小組創始人崔晟也坦言,PM2.5速測儀不夠專業,數據不會太權威,但數據并不是目的,希望用監測活動宣傳環保科普知識,推動公眾都來關注空氣質量和低碳環保。
“民間行動作為政府決策的有益補充,是一種推動也是一種進步。”崔晟說。
措施
8市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雖然新公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到2016年全面實施,范相閣說,但從今年開始,評價空氣質量將實行雙軌制,新老標準都要作為評價依據。
《河南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特別提出不斷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我省將以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焦作、三門峽和濟源為重點防控區域,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此外,強化城市大氣污染防治,以遏制灰霾天氣和光化學污染為重點,加大城市揚塵污染控制力度。
而鄭州市也把PM2.5監測防控作為工作重點,7~8月,完成PM2.5監測儀器設備的安裝和調試;10月完成系統聯網調試,開展PM2.5的監測工作,并選定一些露天地點,用于發布PM2.5的監測結果。
實施方案要求,市環保局須在6月底完成所需的9套PM2.5監測設備的招標工作,同時對監測子站進行基礎設施改造;10月完成系統聯網調試,開展PM2.5的監測工作。
27日監測數據
時間地點PM2.5(微克/立方米)
8時51分花園路花園新村小區150
9時20分花園路北站人行天橋127
10時花園路與北環立交橋下草坪96
10時05分花園路與北環立交橋下草坪灌木叢內76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