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春季氣候容易讓動物煩躁,
小孩不要親近撫摸動物
□記者劉瑞朝實習生胡昆
本報訊春暖以來,貓狗咬傷人事件越來越多。
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門診室值班醫生前天接受采訪時說,進入三四月份以來,每天平均約40位市民被狗咬到后前來注射狂犬疫苗,而這個數據在2月份還不到10起。而每年的6~9月份,隨著氣溫的升高,動物會更加煩躁,根據往年經驗,一天最多時能有300位市民前來注射狂犬疫苗。這些患者當中,大部分是被別人家的狗咬傷的,但也不乏被自家狗傷到的。
記者采訪過程中,先后有3位市民前來接種狂犬疫苗,均被告知庫存的進口疫苗已經沒有,連國產的疫苗也沒剩幾支了,值班醫生不得不建議他們去省疾控中心治療。
鄭州動物園巴布寵物醫院診療部主管負責人吳志輝說,入春之后,空氣的溫度和濕度升高,氣溫和濕度會刺激動物分泌大腦皮層垂體促性腺激素(調節脊椎動物性腺發育、促進性激素生成和分泌的糖蛋白激素)。這個階段動物的情緒往往起伏很大,性情極易暴躁,一不小心就會咬到人。
鄭州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則認為,春季是貓、狗等動物的發情期,就是平時看似溫馴的小貓、小狗,這個時候攻擊性也會變強。另外,春季氣候變化無常,也容易使寵物煩躁。而市民穿著也日益單薄,這樣更容易被寵物抓傷咬傷。
“小孩子因好奇心強,往往成為攻擊對象。”吳志輝說,小孩子看到可愛的小狗就會忍不住去親近,很容易被咬到或被狗抓到。春季貓狗吃食時,盡量不要去挑逗它們,更不要從它們嘴里搶東西。特別在它們煩躁不安時,不要用手撫摸。如果不小心被貓狗咬傷,應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并盡快注射狂犬病疫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