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解決危險級近地小行星的方案,通過現成的空間技術打造一個“定向能量束”的軌道防御系統,將太陽能轉換成巨大的相控陣激光束,可將面積如足球場大的小行星蒸發或者有限度地破壞,至少可以偏轉小行星的軌道。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為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學家菲利普M·魯賓和加里B·休斯,以及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科學家圣路易斯·奧比斯波。
研究人員認為利用太陽能將小行星摧毀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同時還可以評估小行星的成分,比如稀土元素資源,組成這些系統的所有組件幾乎都可以利用現場的空間技術制造。休斯認為一旦我們擁有了該系統,就可以執行很多空間任務,比如可以協助對行星進行探索。科學家將這套系統命名為定向太陽能小行星瞄準與探測系統,簡稱DE-STAR。
當危險級近地小行星飛掠地球時,可通過集中太陽能對小行星進行“燒毀”,該系統可進行模塊化發展,比如DE-STAR2的直徑大約有100米,與國際空間站的大小相當,可將掠地小行星推至安全軌道上,而DE-STAR4將達到10公里的大小,是國際空間站的100倍,每天提供的能量可在一年內摧毀一顆500米直徑的小行星。
根據魯賓介紹:“該系統也可應用于深空探索,如果將其與宇宙飛船系統相結合,那么可推動飛船前進,遠遠超過化學能火箭達到的速度。”因此,DE-STAR6被科學家設想成一個大型軌道站,具有能量供應與推進系統,甚至可以實現星際航行,運載能力可滿足10噸重的宇宙飛船。
當然,設計該系統的目的在于防御危險級近地小行星,尤其是杜林危險指數較高的近地天體,比如阿波菲斯小行星,此外,本項研究的目的還在于利用現有的空間科技打造出地球小行星防御網。(子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