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中國空軍目標不僅是防御,還包括攻臺與反制美軍。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刊2月1日報道,中國政治和軍事領導人通過對兩次伊拉克戰爭,以及美國及其盟國針對南斯拉夫的軍事行動的詳細分析,一致認為,在現代和未來軍事沖突中,特別是地區局部地區戰爭中,能夠在敵方防空反導區外實施精確打擊的航空武器系統,即飛機+遠戰高精武器將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在此結論指導下,2004年中國軍事理論家起草了空天一體作戰文件,事實上提出了空天領域全新的軍事戰略。
該文件根據此前制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局部戰爭學說,提出了保證準備實施有效的空中作戰,以及和其他軍兵種部隊聯合作戰的任務,強調解放軍空軍應當成為一支強大的部隊,不僅能夠確保可靠保護國家領空,還能在周邊地區有效實施防御性和進攻性聯合作戰和空中作戰。屬于防御目的(任務)的作戰行動包括阻止敵方奪取空中優勢(制空權),反擊(阻撓)敵方密集的導彈和炸彈攻擊,防護國家和軍事指揮所、國家經濟和軍事基礎設施、民眾和部隊戰斗群免遭敵方空中打擊。屬于進攻目的(任務)的作戰行動包括奪取空中優勢(制空權),摧毀敵方空天進攻兵器,包括防空反導武器和軍事裝備,殺傷敵軍,削弱敵方軍事和經濟實力,破壞敵方國家和軍事指揮系統的組織,封鎖作戰地區,癱瘓敵方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線)。
俄媒稱,中國軍政領導人完全確信,在地區局部戰爭網絡中心戰的條件下,解放軍空軍只有使用第4、第5代多用途航空武器系統才能有效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因此空軍現代化建設把更新武器裝備,換裝新型高效多用途航空武器系統擺在中心地位,計劃到2018-2020年使其數量在空軍列裝的作戰飛機中的比例增至70%。與此同時,隨著第2代和部分第3代飛機的退役,飛機數量的減少,飛行人員和技術維護人員的數量也將減少,空軍因此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在積極列裝新一代航空武器系統的條件下,大幅提高飛行和技術人員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任務。在飛行員作戰訓練方面,主要精力用于在模擬訓練和訓飛過程中創造真實的作戰環境,加大網絡中心戰的難度,更加廣泛地使用現代化高智能武裝斗爭手段。2009年通過的軍事訓練和評估基本條例對新條件下作戰訓練的目標和任務進行了具體化,強調軍事人才作戰訓練的主要依據應當是組織實施由所有軍兵種部隊參與的聯合作戰,聯合訓練,聯合演練。應當立足于培養新型軍事人才(指揮員)。他們應當有靈活的戰略思維和戰役才能,能在網絡中心戰條件下進行高效聯合作戰,確保戰勝任何敵人。這份文件還確定了四項指導原則,即順應軍事領域的革命性變革,做好武力阻止臺獨的準備,積極整合最先進的武器和軍事裝備,在計劃、組織和實施演習演練的過程中不能為了保證更大程度的安全而降低演習的現實意義。
為了有效完成上述文件提出的目標和任務,解放軍空軍制定了空軍院校、航校,以及將近60%的軍人參加的培訓班的新的訓練大綱,高度重視全面提高航空專家的能力和水平,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訓練水平,同時還要擴大其整體視野,鍛煉其獨立創新思維能力。為了得到這種能力,空軍領導層歡迎地方高校和專科學校通過函授培養空軍指揮、政治和技術人才。
俄媒稱,為了完成作戰訓練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積極派出軍人參加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發起的維和行動。為了提高飛行人員的飛行和領航技能,解放軍空軍向世界各個熱點地區,包括遠離中國的地區運送人員,參加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從1990年起解放軍官兵,包括空軍飛行和技術人員,共在世界各地參加了22次維和行動,參與人數總計20多萬。
為了提高作戰訓練水平,解放軍空軍還積極利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聯合演習,以及其他各種雙邊演習演練。2010年中國和土耳其空軍在土境內首次舉行 “安納托利亞鷹” 聯合演習,參演的中國空軍數架多用途戰斗機完成不著陸轉場飛行,抵達土耳其境內的演習地域,途中進行了空中加油演練。此次演習主要演練中土兩國空軍作戰飛機在接近實戰環境下的協同,以及建立和保持聯系,展開情報交流等科目。另外,中土空軍戰機還進行了教學模擬空戰。通過與北約成員國的聯合空中演習,中國飛行員得以實踐了解土耳其空軍裝備的美制戰機的戰斗能力,了解它們的長處和軟肋,熟悉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空軍戰機的使用戰術和作戰方式。同樣為了這種目的,2011年3月,在建交60周年之際,中國還和巴基斯坦空軍舉行聯合演習,巴方動用了美制F-16改進型戰機和最新型號的法國“幻影”戰機。
俄媒稱,總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人員的作戰訓練完全不只是為了保護本國領空,還是為了實施有效的聯合行動和空中行動,無論是防御目的,還是進攻目的,以便在中國一旦決定武力收復臺灣,或者可能在周邊地區卷入地面和海上局部戰爭時,阻止美國軍事干預。(編譯:林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