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艦(資料圖片)
不久前,海軍南充艦(舷號502)從青島轉移到秦皇島某回收站拆解,原因是艦體老舊、維護困難、安全隱患多。這艘經歷了44年風雨洗禮的“老兵”走完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在入役28年的光輝歲月中,南充艦曾參加過1974年的西沙自衛反擊戰和1988年的南海“3·14”海戰,為保衛我國海洋主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它是一艘名副其實的功勛戰艦。
碩果僅存的火炮護衛艦
南充號護衛艦是我國第一型火炮護衛艦,艦上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和設備,它曾經受過12級臺風的考驗,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軍事船舶工業初獲成果的生動寫照,在海軍裝備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20世紀60年代末,上海江南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先后建造了5艘護衛艦,南充艦就是其中一艘。該艦1968年下水,1969年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1974年正式定舷號為502,1986年8月被命名為“南充”號。
到1994年年底,同批5艘護衛艦中僅剩下南充號護衛艦仍在服役。它于1995年退役,隨后被青島海軍博物館收藏。
該艦標準排水量1140噸,艦長90米,寬10.2米,最大吃水為3.2米,最高航速為21節。艦上的武器裝備主要包括100毫米艦炮、37毫米艦炮以及機槍、火箭深彈發射炮、深彈/水雷投擲架等。艦上編制人員為165名。
在1974年的西沙自衛反擊戰中,南充艦承擔了運輸物資和人員的重任,對于保障這次作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南充艦在服役期間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3·14”海戰中的非凡戰績。
保衛永暑礁建站
1987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在全球范圍內建立200個海洋觀測站,中國負責承建5個,其中1個建在南沙。我國政府決定利用這一有利契機,派遣海軍艦艇編隊前往南沙群島巡航,維護南沙主權。
對于南海諸島,越南覬覦已久。20世紀80年代,在南海海域發現蘊藏量極為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之后,越南霸占南海諸島的欲望更加強烈。從地理位置上看,南沙群島北端距離中國海軍航空兵最南部的海南陵水機場有900公里,當時中國飛得最遠的殲8-2飛機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無法為我巡航南沙的艦船提供空中支援。
而越南距離南海卻要近得多。得知中國將要在南海建設海洋觀測站的消息后,越南當局認為自己在南沙群島擁有軍事優勢,把中國軍隊趕出去的風險不大,或者至少可以破壞中國建站的目的。
越南一方面指責中國海軍的巡邏進駐“妨礙越南船只的航行,侵犯越南主權”,另一方面派遣海軍加緊對南沙各島礁的侵占。1988年2月,南海艦隊在永暑礁建立了第74號海洋觀測站,越南卻先后派出武裝人員侵占了永暑礁周圍5個礁盤,對永暑礁形成包圍之勢。
事關領土和主權完整,我國決不讓步。考慮到局勢危險,戰斗隨時可能爆發,中國海軍決定增兵南沙。2月22日下午,時任榆林基地參謀長的陳偉文率領包括南充艦在內的海上編隊離開榆林基地開赴南沙,23日晚,南充艦到達南沙。
到2月底,永暑礁附近海面上集中了中國15艘艦船,各艦逐礁守衛,防止越軍繼續侵占中國島礁。見我永暑礁附近海軍力量強大,防衛嚴密,越軍遂放棄了爭奪永暑礁的企圖,將目光轉到尚未被中國海軍控制的赤瓜礁等礁盤。
赤瓜礁位于永暑礁東北端,是一座長約5000米、寬約400米,僅在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小珊瑚礁,因水下礁盤長有狀如黃瓜的紅色海參,故得名赤瓜礁。
1988年3月12日,越軍從金蘭灣駛出兩支編隊,其中一支編隊直撲赤瓜礁,準備侵占這個島礁。當天晚上,正在巡邏的南充艦接到敵情通報,越軍派遣HQ604船、HQ505登陸艦駛往赤瓜礁,想在該礁建立高腳屋。陳偉文命令南充艦全速向赤瓜礁駛去。3月13日下午14時25分,南充艦抵達赤瓜礁,準備對礁盤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勘察。
官兵們剛放下一個載著6人的小舢板,艦上雷達兵報告,發現兩艘艦船迅速靠近赤瓜礁,船上裝了很多竹竿、木樁。陳偉文立即命令舢板回撤,同時要求南充艦做好戰斗準備,并命令鷹潭號(舷號531)、湘潭號(舷號556)兩艘艦艇迅速趕來增援。
傍晚時分,越南海軍HQ604號武裝運輸船在赤瓜礁拋錨,準備搶占赤瓜礁,另外兩艘艦船則分赴赤瓜礁附近的兩個礁盤。23時50分,南充艦派6名艦員由王正利帶領,駕駛小艇登上赤瓜礁。他們將國旗插上礁盤,端著沖鋒槍在我主權碑旁守護了一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