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稱為我國海防武器“試金石”的某海上靶場,長期奮戰在海防新型武器試驗鑒定一線的海軍某試驗區總工程師金振中,和戰友一起先后領銜試驗鑒定了數百枚新型海防武器,攻克了40多項重大技術難題,填補了4項國內空白,先后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成為享譽軍內外的“導彈考官”。
“不甩開膀子耕耘就不會收獲‘顆粒最大的果實’”
“導彈造價高昂,能不能用較少的導彈試驗樣本,做出可靠性高的鑒定結論?”1994年,從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班淬火歸來的金振中,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盡管此前靶場專門立項試圖改進導彈試驗鑒定方法,但由于理論方法問題一直未被攻克,整個課題一直陷入停滯狀態。
金振中挑起這副重擔后,歷經一年多的艱苦攻關,終于推導出了全新的“平均風險相當原則”和“Bayes風險定理”。這項研究成果首次應用于某型導彈定型試驗,試驗周期大幅縮短,節省大量試驗經費。
如今,金振中的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海軍各種型號戰術導彈試驗中,解決了近百項技術難題,節約試驗經費高達幾億元,取得了巨大的軍事、經濟效益。
“靶場高新武器裝備密集,是軍事科技創新的天然沃土……就像農民種地,不甩開膀子耕耘就不會收獲‘顆粒最大的果實’。”進入新世紀,國內掀起了新一輪軍事學科理論創新浪潮,而當時軍事裝備試驗學科理論體系還處于空白狀態。面對這一機遇和挑戰,金振中在靶場老專家的指導下開展研究攻關。
經過兩年多的艱辛付出,國內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軍事裝備試驗理論的《軍事裝備試驗學》專著終于面世,也標志著軍事裝備試驗正式登上了科學的殿堂,填補了國內軍事裝備理論的一項空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