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型反坦克導彈精確打擊。 特約記者 鄧忠開攝
7月上旬,滇西高原。成都軍區某部一場實兵對抗演練在濃霧中展開。
新型火炮、新型反坦克導彈等5種新裝備硝煙中“亮劍”,一發發炮彈像長了眼睛,撲向打擊目標。令人驚喜的是,操作新裝備出擊的“馭手”大多是第一次上戰場的列兵。
戰斗間隙,記者攀上新型火炮一探究竟。指著戰車內液晶顯示屏和幾十個按鈕,連長徐志林說:“新裝備信息化程度高,通信、火控等技術業務都是靠電腦控制,摁摁按鈕就完成操作,簡便易學,就像‘傻瓜相機’。”
“怪不得新射手也成了‘神炮手’。”記者感慨道。
“用好‘傻瓜相機’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簡單!”徐連長接著說:“操作簡便了,意味著技術含量高了,對人的素質要求也更高。一個按鈕也有可能影響戰斗進程,怎么摁這個按鈕,大有門道!”
徐連長回憶起年初的一場惡仗——
紅方合成戰斗群,戰法靈活,攻勢凌厲,將負隅頑抗的藍方壓制在陣地上。突然,天降冷雨,紅方突擊分隊受阻。“占領射擊陣地,對藍方陣地實施火力打擊!”接到命令,紅方新型突擊炮群迅速出擊。
“鎖定目標,開火……”然而,火炮卻沒能像往常一樣發出怒吼。得不到火力支援的紅方突擊分隊成了藍方的“活靶子”。導演部最后判定:藍方勝出!
煮熟的鴨子咋飛了?演練復盤,原因浮出水面:突擊炮車上的激光測距機因雨水“致盲”,造成火控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然而,只要切換為其他瞄準模式,火炮照樣可以正常瞄準射擊,為何戰場上大家就沒想到?
隨后的調查引發了這個部隊領導的反思:近年來,一批信息化新裝備列裝部隊,由于使用簡便,有的官兵很快掌握了操作要領,卻忽視了系統學習裝備原理和功能設置……
“沒吃透新裝備何談駕馭新裝備?摁按鈕,也需要專業水準啊!”談及此事,現場指導演練的某部參謀長王凱感慨地說:“信息化素養的‘按鈕’,說到底在人的頭腦里。只有這個‘按鈕’摁下去,新裝備形成戰斗力才能真正加快。”
為此,該部隊舉一反三,認真糾正部隊存在的偏訓漏訓現象。記者翻閱這個部隊所屬某團的坦克手訓練計劃表,訓練內容和時間分配都有了較大變化,模擬訓練和信息化知識學習的比重大幅提高。該部隊還修訂新裝備訓練考核方法,會操作、懂原理、善維護成了訓練標兵的新杠杠。如今,在這個部隊的訓練場上,一批新型裝備操作能手脫穎而出。(姜勇 本報特約記者 羅未然 鄧忠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