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人機近年來在海外頻繁執行致命任務,命中率高,但爭議不少。過去幾個星期,美國軍方及多家情報部門的無人機項目主管齊聚白宮,秘密會談,草擬無人機打擊對象新名單,同時制定無人機打擊戰略從鎖定目標到實施打擊的新流程。
新流程中,軍方扮演的戲份削弱,打誰不打誰的決定權“集權”至一個白宮顧問組。
新設總“判官”
無人機打擊是美國在戰區以外地區實施致命軍事行動的一套秘密戰略,具體任務可以由五角大樓或中央情報局等部門獨自執行。所以,一般籠統稱作“美國無人機”,而不是“美軍無人機”。
美聯社22日以內部消息源報道,白宮眼下正在就無人機戰略召開為期1個月的不公開會議。與會方包括五角大樓、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總統國土安全及反恐事務顧問班子、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特工處、國務院等。
這輪會議以重新制定無人機打擊戰略為重點,同時確定無人機打擊目標新名單。
美聯社說,先前,該打誰、不打誰主要由軍方說了算,由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遞交給國防部長或直接遞交給總統審批。但在這輪會議上,總統國土安全及反恐事務顧問約翰·布倫南似乎被“提拔”成遞交給總統前、最后一道關卡的“守門員”,具有否決話語權。
一些部門對新設門檻感到疑惑,認為布倫南這名總統顧問實質上成為掌握恐怖分子生死的“判官”。
軍方遭“排擠”
事實上,在無人機打擊戰略議題上,聯邦政府各參與方長期存在分歧,特別是在打擊目標的取舍問題上相否意見較大。
一些政府官員告訴美聯社記者,邁克爾·馬倫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時,布倫南只是無人機戰略會議的一名聽眾;馬倫卸任后,新任主席馬丁·登普西更關注于如何收縮美軍在阿富汗的存在,對美國的“海外隱形戰爭”不感興趣。
此時,布倫南高調出現。他提議,應統一各方觀點,消除負面評議,告訴美國公眾,政府在選取打擊對象前經過縝密和詳盡的分析與辯論。所以,布倫南認為由白宮顧問班子守住遞交總統審批前的最后一道關卡,可以盡可能“不錯殺、不漏殺”。
原先提供情報分析的中央情報局以及有絕對話語權的五角大樓反而變成“顧問”角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