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一天時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近日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旅游休閑重大工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迅速在全國業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國家旅游局權威人士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通知》的下發,體現的是國家層面旅游發展機制的重大突破,是旅游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進入經濟前沿的有力證明。而其對旅游重點項目建設的巨大推動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通知提出,要使“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明顯提高,全國旅游直接投資年均增長20%,到2020年,實現旅游投資總額達到2萬億元。其中,旅游消費總額將達到7萬億元,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綜合貢獻超過10%;旅游就業總量達到5000萬人,旅游業就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率超過10%,實現每年約200萬貧困人口通過發展旅游實現精準脫貧”。
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接受權威媒體采訪時表示,旅游業有力地帶動了消費,拉動了產業升級。預計今年旅游業實現總收入4.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國內旅游人數44億人次,增長10%;國內旅游收入3.86萬億元,增長13%;入境旅游人數1.37億人次,增長2.5%;國際旅游收入1190億美元,增長4.8%;旅游業就業人數超過全國總人口的10.2%。李金早說,隨著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旅游業將由大到強、由快到好。到2020年,我國年人均出游將達5次以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2050年,年人均出游將達10次以上,旅游發展綜合競爭力將躍居世界發達國家前列。
數字是枯燥的,目標卻實實在在振奮人心。對于《通知》中明確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旅游投資總額達到2萬億元,旅游消費總額達到7萬億元,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綜合貢獻超過10%”“打造1000家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形成100家左右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龍頭型、創新型的綜合旅游企業集團和旅游服務品牌”等目標,業界專家在接受中國旅游報記者采訪時一致表示,用具體化數字進一步量化重大工程實施效果,用指標表達目標,用計劃反映規劃,為今后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確定了更加細化、明確的目標任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李明德說,四大目標都是從供給側著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的產品、更深度的旅游體驗、更良好的社會秩序,進而刺激需求側提升。尤其是“到2020年,實現旅游投資總額達到2萬億元,旅游消費總額達到7萬億元,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綜合貢獻超過10%”,進一步凸顯了經濟新常態下國家對旅游產業拉動消費作用的看重。建議在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讓休閑旅游觀念深入人心,進一步打開需求側市場,進而實現消費總額達到7萬億元的目標。
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白長虹認為,《通知》立足中國旅游業發展實際,提出了四個非常明確的發展目標,為中國旅游業指明了精準施策的方向:“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強企業”的方向都更明確。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衍用說,大眾旅游時代對應的主要是休閑旅游產品,《通知》出臺正逢其時。游客外出的支撐是旅游交通和公共服務,“加強旅游設施與服務建設”這一目標對此進行了明確。解決了這兩個方面的問題,大眾旅游才可能實現,現代旅游業格局才可能形成。
山東大學旅游系主任王德剛說,大眾旅游時代的基本特征是個體旅游休閑消費的普遍性、重復性和社會旅游休閑消費的持續旺盛,這對旅游休閑供給和保障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知》就是為全面完善旅游休閑供給和保障體系而出臺的政策引導性文件,有利于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手段,推動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在全國進一步深化和落地,最終建立起與大眾旅游時代相匹配的現代旅游業發展格局。
“四大目標中用一系列具體數字,量化了旅游休閑重大工程的最終實施效果,再一次凸顯了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位置,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勇認為,四大目標解決了當前旅游業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亟待提升的四大問題,尤其是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全面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十分必要。他還表示,四個目標的實現,除了完善硬件外,軟件方面也要跟上。全域旅游時代推進大眾休閑旅游,需要盤活居民這一類旅游資源,既要有完善基礎設施,也要有高素質、高服務水平的目的地居民,進而真正形成處處是風景、人人是形象的局面。
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表示,四大目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目標體系,《通知》中所提出的數量指標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各地要找到符合當地情況的實現路徑,一要政府主導提供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二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工夫破解旅游產業供給不能滿足旅游需求的瓶頸制約問題,特別是優質旅游景區點與休閑度假街區的短缺問題。三要引導建設一流旅游企業,企業才是旅游業的發展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