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閣寺 資料圖
印度總理莫迪來西安,一個原因是高僧玄奘曾去印度取經,回國后弘揚佛法,為兩個文明古國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聞名遐邇的大雁塔,珍藏著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那么,除了大雁塔,陜西哪些地方還與玄奘法師有關?
白廟村西明寺遺址:玄奘晚年的譯經之地
位于今天白廟村的西明寺,是玄奘晚年的譯經之地,從唐顯慶二年到顯慶四年,玄奘法師在此譯經兩年之久。
唐西明寺位于唐長安城延壽坊西南隅,規模宏大,殿宇莊嚴,是唐代著名的皇家佛寺。當年日本、新羅等國的留學僧侶多慕名而至;日本平城京的大安寺即仿其形制建造。
西明寺毀于晚唐戰火,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隊發掘時,發現一間偏殿遺址竟然寬九間,深六間,可見當年主殿之壯麗。
銅川玉華宮:玄奘譯經、圓寂之地
位于銅川的玉華宮乃唐初四大避暑勝地之一,距離長安不遠。顯慶四年玄奘為翻譯《大般若經》,帶著弟子移住玉華宮,在其后的四年多時間里,玄類大師在此翻譯完成了包括600卷巨典《大般若經》,中外僧侶紛紛前來,玉華寺一時成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
麟德元年,玄奘法師終因積勞成疾,圓寂于玉華寺。玄奘圓寂后,玉華寺走向衰落,玉華宮歷宋、金、元,明數代,綿延不絕,歷代文人墨客多巡游憑吊,辭賦文章鐫于碑石,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白鹿原云經寺:玄奘安葬之地
玄奘法師圓寂后,其遺體按高宗詔令,被送往京城長安,葬于白鹿原墓地,也就是今天的云經寺。云經寺位于西安城東白鹿原西麓畔西安市灞橋區紅旗街辦灣子村北,距西安市約十五公里
玄奘大師從印度取經回來,曾在云經寺對所取的經書進行過分類,故云經寺也叫“分經寺”。云經寺位于白鹿塬西坡半腰上,和唐長安城基本在一條水平線上,中間隔浐河相望。夕陽西下,從古長安城舉目東望,云經寺就一目了然。
興教寺:玄奘舍利安放之地
玄奘初葬于白鹿原,因為當時唐王朝宮殿在大明宮,與玄奘墓地遙遙相望,常引起高宗傷感,因而在669年將玄奘靈骨遷葬興教寺,并造塔紀念。
興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稱護國興教寺,中國佛教八宗法相宗祖庭之一。位于西安城南約20公里處的少陵原畔,唐睿宗李旦后題寺額曰“興教”,故稱“興教寺”。后來玄奘高徒窺基法師圓寂后,靈骨塔也安置在興教寺,位于玄奘大師塔右邊。
戶縣紫閣寺:供奉玄奘頂骨舍利
紫閣寺位于戶縣東南25公里紫閣峪,據說玄奘的頂骨舍利曾在寺塔中供奉,但是文獻資料不充足,至今學界仍有爭議。
歷史上很多高僧在紫閣寺修行,紫閣寺聞名天下,但最為世人所知的是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陷長安,毀了興教寺,佛門弟子將玄奘頂骨遷葬紫閣寺。
(記者 狄蕊紅)
云經寺 資料圖
興教寺 資料圖
玉華宮 資料圖
西明寺遺址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