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星期一,中國旅游日,這一天也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日。
雖然不是法定假日,但通過網絡搜索,依然可以發現全國各地的旅游景區推出了諸多活動。江蘇各地,景點免費和折扣成為當天送給游客的“大禮包”;上海的49家景點宣布當天半價……不過記者在采訪不少景點推出的專場活動時,卻遺憾地發現,絕大部分游客并不知道這個節日。
“今天真是撞大運了。”在揚州個園,來自云南的趙女士夫婦駐足觀賞著草坪上演繹的鹽商生活,這是旅游日當天額外推出的活動。不過,趙女士直到買門票享受半價優惠時,才知道“5·19”的意義。在揚州,當天瘦西湖等11家景區半價惠客。
搞了這么大一場活動,游客都沒超過剛剛過去的周末的1/3。揚州個園負責營銷的經理郭正感慨說,旅游日遭遇禮拜一,想借節攬客推廣卻遇了冷。
在揚州幾大景區的售票處,記者采訪了十多位游客,只有兩人知道當天是中國旅游日、景點半價的消息。
也有一些游客雖然知道有這樣一個節日,卻有一些疑問:比如旅游日為何不選在周末?優惠為什么不能延伸到旅游日前后的一周?
這種質疑不是沒有道理。記者收集了江蘇、浙江、安徽等省旅游日的活動項目,大都是“XX景區門票5月19日當天實行5折優惠”“XXX生態旅游區5月19日當天門票免費”“XX酒店當日訂房送滑草套票”……旅游部門、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在落實惠民措施的同時,均將這些免費、優惠措施限定在5月19日當天。
“今年的旅游日恰逢周一,能有多少人享受到這些優惠呢?設立旅游日的初衷打了折扣。”揚州大學社會學專家周超認為,其實不少節日沒有選擇具體哪一天,比如母親節就設在5月的第二個周日,這種設計方便人們的慶祝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