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道美媒稱,越來越多中國單身女性只身飛赴國外冷凍卵子。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30日報道,隨著麻醉藥一點點推入體內,陸怡(音)慢慢失去了直覺。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中,一名醫生從她體內取出了8顆卵子。這些卵子被放入含有液態氮的存儲器中,這些可能成為嬰兒的脆弱的泡泡即將迎來一個充滿希望和不確定的冰凍未來。
報道稱,陸女士在斯坦福大學取得了商學位,并在上海開設了一家公司,該公司專門在中國癌癥患者和美國醫學專家之間牽線搭橋。不過與很多女性一樣,陸女士發現事業和家庭很難兩全。
“我知道未來某個時候我會想要生孩子,但絕對不是現在,”仍是單身的陸女士說。
因此,在去年,34歲的陸女士決定將自己的卵子冷凍起來。由于中國不允許未婚女性接受生育治療,因此她來到加利福尼亞接受卵子冷凍。這樣做的遠不只陸女士,為了保留一份選擇,掌控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中國單身女性只身飛赴國外冷凍卵子。去年,女演員徐靜蕾在微博上發文稱她在2013年飛到美國去冷凍了自己的卵子。而在此之前,大多數中國民眾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樣一項選擇。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還有種技術,”陸女士說,“我想,如果她能做,為什么我不能?”
報道稱,在中國,醫療機構在實施試管嬰兒技術中,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即便近來人口管控措施有所放寬,二孩全面放開,限制也仍然存在。
“中國人對生殖技術仍然缺乏熱忱,主要是由于政府擔心這會給人口政策帶來消極影響,還可能會催生例如卵子黑市等問題,”上海社會科學院專門研究城市與人口發展問題的研究員王紅霞說,“因此就只能以犧牲未婚女性等特定人群的生育權利來解決這些問題。”
王紅霞還說:“未婚生子與中國社會的道德標準是沖突的。”
徐靜蕾所講述的自己冷凍卵子的經歷在中國社會掀起了一場討論。而此后的微博民意調查則吸引了8.3萬名民眾投票,近80%的人投票反對針對未婚女性的冷凍卵子禁令。
報道稱,而下定決心的單身女性卻通過效仿徐靜蕾的做法來規避法律條框:那就是離開中國。“規定無法阻止人們去其他地方,”陸女士說。
醫療咨詢機構已經開始抓住這一趨勢,在中國客戶和外國生育診所之間牽線搭橋。
“近三年來,有到美國接受生育醫療服務這方面需求的人每年都會增加10%-15%,”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的營銷總監楊杰(音)說。這家上海的機構與俄勒岡生殖醫學中心進行了合作。
該機構負責協助客戶申請簽證、機場接送、住宿、翻譯,甚至還可以提供普通話司機。“無論我們的客戶提出什么要求,我們都會盡量滿足他們,”楊杰說。
報道稱,一些美國生殖醫療診所也在中國開設了辦公室。來自美國加州的連鎖醫療機構HRC生殖醫學中心的六名醫生在中國建立了夢美HRC生殖醫療中心。如今,夢美在中國十個城市均設有辦公室。
夢美的總經理鄧旭陽(音)說:“我們的客戶大多是經濟寬裕、受過良好教育的30來歲的中國女性。她們想要尋求這方面服務,而且也能負擔得起。”在美國冷凍卵子的花費一般在1.1萬美元—1.6萬美元之間。而每年的儲存費用一般在450美元—600美元之間。
報道稱,“我們與不同的公司合作以尋找潛在客戶,”鄧旭陽說,“我們也跟房地產集團合作,將開放日與參觀診所結合起來。”
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的數據顯示,加州51個生殖診所中有33個可提供專門針對中國客戶的服務,例如中文檔案和網站,以及說中文的工作人員。
然而,這一生育輔助手段在女性人群中的受歡迎度和最終結果并不相稱。
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會長凱文·杜迪說,2009年-2014年間,解凍卵子的成功出生率不足24%。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特別是34歲之后,卵子的質量和數量都會出現下降。此外,取卵也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
報道稱,促排卵會導致1%的人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陸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到第五天結束時,我看起來就像是個懷胎八月的孕婦,”她說,“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否繼續下去。但是還是告訴自己,我必須堅持,我必須繼續下去。”
陸女士在微信中記錄了自己的這段經歷,共有10萬人觀看了這條記錄。她還加入了一個群聊,群聊里有上百名中國女性,她們要么就是正考慮冷凍卵子,要么就是正在實施冷凍卵子。
“我們會交流,會互相鼓勁,”她說,“還有些人甚至結伴去美國接受治療。”
報道稱,眼下,陸女士仍將精力集中在她的公司上,同時她也給自己擠出了更多時間。回顧自己冷凍卵子的決定,她說:“什么都沒改變,一切又都變了。”(編譯/文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說:北京,一名女性的卵子正在準備用于體外人工受精。(圖片來源: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延伸閱讀】衛計委談“中國產婦海外冷凍卵子”:國內可以解決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今日15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副主任馬曉偉和副主任王培安就“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華爾街日報: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中國何時會全面放開生育政策?您覺得最早放開的時間可能是什么時候?第二個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婦選擇到海外,包括美國這樣的國家尋求生育服務或者冷凍卵子,在中國什么時候會有這樣相應的生育服務提供給中國婦女呢?
馬曉偉: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全面兩孩政策放開以后,國家衛生計生委根據我國目前高齡孕婦的情況,以及現有產科醫療服務能力的狀況,對這樣的工作做出了具體的安排。第一,我們準備在“十三五”期間擴大產科的床位,建立省市縣產科的一整套服務體系,增加床位。同時,進一步采取特殊政策,加強產科醫生和助產士的培養。
馬曉偉:第二,我們正在做的,做好高齡孕婦的風險評估和健康檢查工作。對高齡孕婦摸清底數,建檔立卡,隨時觀察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問題,特別要高度注意高齡孕婦和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第三,醫療機構要充分做好準備。我們在2017年以后,要在省一級建立高危孕婦的急救中心,要在市縣建立高齡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急救搶救病房,加強ICU的建設,同時加強病人的轉移和綠色通道的建設和管理,充分保障我們有能力做好高齡孕婦生育的工作。
馬曉偉:同時,在醫療機構當中,還要建立多學科的組織體系,由一位副院長統一負責,調配指揮高齡孕婦的重癥搶救工作,這樣使我們把工作能夠做到底。關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問題,中國在這項技術上是成熟的,北醫三院喬杰院長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學科帶頭人,在這方面我們國家的技術是跟蹤世界先進潮流,達到國際水平。全國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共有432所,每年完成70萬例。我可以在這里負責任地說,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在中國是成熟的,解決這個問題不用到國外去,在國內是可以解決的。(根據網絡文字直播整理)
【延伸閱讀】中國禁止女性冷凍卵子 外媒:為何精子限制少?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官方媒體說,除了禁止單身女性冷凍卵子,已婚女性也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被允許冷凍卵子,比如,正在接受化療。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5日報道,相關禁令早已有之,但在41歲著名演員、導演徐靜蕾上個月公開說,自己2013年曾在美國冷凍卵子后,該話題受到廣泛關注。
很多人將禁令形容為性別歧視。
徐靜蕾表示,決定凍卵是因為自己將來可能會想要孩子,稱“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藥”。
中國官方中央電視臺8月2日播出一段有關冷凍卵子的報道,強調相關過程帶來的風險,并表示,禁令“依照計劃生育政策”。
央視說:“而我國衛生部規定,單身女性不能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手術;有的醫院允許單身女性冷凍卵子,但在使用冷凍卵子時必須提供三證:即身份證、結婚證、準生證”。
這一報道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震動。央視官方微博下有近33000條評論,相關話題已經有1100萬點擊率。
一名網友留言說:“我們連自己的卵巢都控制不了了!”。
另一名網友說:“這意味著未婚女性沒有生育權”。
很多人質疑中國為何允許男性捐獻精子,卻禁止女性冷凍卵子,也有人開玩笑稱,禁令試圖強迫女性早點結婚生子。
在中國,對保存精子的限制要少得多。
官方媒體說,凍卵禁令旨在防范卵子黑市,并強調凍卵過程的健康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