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早教”鄭州農業路中心突然關門造成不少家長維權一事發生后,更多家長發現“兩岸早教”多家門店陸續關張。同時,公安、工商以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都“管不了”的現狀,也讓家長們憂心不已:“原來早教行業,監管一直是真空狀態?”
報道發出后,昨日陸續有來自多地的市民聯系大河報,反映自己近期在向“兩岸早教”的門店交錢后,遭遇關門停業的問題。涉及的門店,不僅有“兩岸早教”鄭州農業路中心,還有鄭州曼哈頓中心及洛陽區域中州路中心等門店。
這些交錢的家長,少則2000多元,多則接近1.2萬元。不完全的統計顯示,涉及家長總人數達到數百人,金額上百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運營鄭州區域兩岸早教品牌的是一家本土公司,名為河南兩岸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并沒有所謂的“北京總部”。
工商注冊登記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30日,注冊資本2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劉娟,經營范圍為教育信息咨詢(不含出國留學咨詢,不含辦班、培訓)、企業管理咨詢。
該公司的登記地址,與已經關門的兩岸早教農業路中心地址一致。
網絡流傳的多張未經證實的微信截圖顯示,兩岸早教事發之前,曾經出現過拖欠員工工資、社保等情況,與員工曾出現過糾紛。不過也有說法認為,門店關張也有可能是資金鏈斷裂引發。究竟是何原因,暫不得而知。
就該公司問題,鄭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文化路工商所所長陳文利昨日下午說,目前工商系統已經沒有了“超范圍經營”一說,無法對這家公司進行查處。
“按照規定,該公司在取得營業執照登記后,需要去教育部門辦理辦學許可證,才能辦班、培訓。因此,教育部門有監管職責。”陳文利說。
然而,鄭州市教育局民辦教育管理處有關人士昨日下午說,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非職業技能的培訓確實歸教育部門負責,但十多年來,如何對早教機構頒發辦學許可證,自上而下的實施細則并沒有出臺,使得早教行業長期游離于教育部門的監管之外,無法監管。
此前,鄭州市公安局文化路分局案件偵辦大隊有關人士已經表示,此事屬于民事糾紛,不屬于案件,警方不便介入,家長們可通過訴訟維權。
昨晚9時30分,兩岸早教的法定代表人劉娟向記者發來一份公告。這份加蓋有河南兩岸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公告稱,“兩岸倒閉了、老板跑路了”為謠言。6月17日發生在兩岸早教曼哈頓中心的圍堵、打砸等過激行為,為部分離職人員煽動部分家長所為,他們將采取相關法律措施追責。
不過,該公告僅提及曼哈頓中心店,未提及包括該店在內的相關門店關門原因及家長訴求如何解決問題。對追加的相關采訪問題,劉娟也未回復。(記者 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