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匯區大木橋路上,堅守著一家近70年的國營理發店,老店中堅守著一批具有數十年剃頭經驗的老師傅。這里是目前上海僅存的一家平價國營理發店—星火理發店,它用數十年積累的老手藝和親民的價格留住了無數老顧客的心,可如今卻因師傅們的老去,漸漸走到了盡頭。
晨報記者歷時一周,走訪了這家老店、這群老師傅,還有那些老顧客的故事。
老記憶
吃3年蘿卜干飯才能出師
如果不是刻意地尋找,即使擦身而過你也可能忽略這家理發店。它的門口既沒有炫目的霓虹燈,也沒有喧囂的音樂,與周邊裝潢講究的門店相比,它就像個灰姑娘般不起眼,只有門上的“國營星火美發廳”幾個紅色大字透露著一些特別。
店經理徐藝兵告訴記者,這家理發店從解放前就存在了,解放后收歸國有,距今已有近70年歷史。目前屬于上海新路達資產管理公司所有,是純國營理發店。他回憶,國營理發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達到頂峰,幾乎每個社區都有好幾家店,當時最知名的是滬江、南京、華安、新新四大老字號國有美發店,年輕姑娘經常來店里燙一個最時髦的“大波浪”。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國營理發店要么倒閉,要么轉制,剩下的很少。“四大名店都已經不是國營了,現在上海僅有兩家是純國營的。”徐藝兵透露,另外一家叫“紅玫瑰”,位于淮海路,檔次較高。
與星火理發店一起變老并一起堅持的,是店里的理發師傅。目前,理發店共有6名理發師,平均年齡超過50歲,最小的47歲,最大的已經62歲,有些甚至是幾代相傳。
年齡最大的侯德華師傅稱:“當時店里規定必須做滿3年學徒才能正式出師?!睂W徒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店里,先打掃衛生,再幫師傅整理工具,然后練基本功。先學功架,從站開始,再是拿毛巾、搖刀等?!懊硪嗍謴?00℃的蒸箱里拿出來,保證溫度不低于85℃,熱敷時客人才舒服。”
即將50歲的女師傅劉紅梅在店里工作超過25年了,她的父親也是理發師,理發生涯長達40多年。劉紅梅正是接替父親的位置進了理發店,說起學藝生涯仍記憶猶新:學刮臉要先練站立、閉氣、架膀子,不能動;學捶背要先練捶凳,要捶出空音。
師傅們告訴記者,那個時候老上海的理發店收徒弟有規矩,三年內不得離開。為了學手藝,學徒工有時還得給師傅打下手,工資也很低,就為早日學到剃頭的“心法”與“刀法”,于是吃過“蘿卜干飯”就成了國營理發店剃頭師傅最驕傲的資本。
老傳統
男女分工不分家
時至于今,星火理發店依然保留著一些傳統。理發店每天的營業時間從早上8:30開始,但要求所有人員必須提前15分鐘到店,并在早上8:20準時開門營業。到了下午6:30分準時關門下班。而在工作期間,不管是理發師,還是收銀員,必須穿著白大褂工作服。
在分工方式上,一般男師傅為女顧客理發,女師傅為男顧客理發。當然,分工不分家,有時候男女理發師也會“混搭”,男的為男顧客理發,女的為女顧客理發。
在這家理發店里,你能夠很方便地找到老式理發店遺留的痕跡。比如洗頭用的還是“彎腰式洗頭”,而不是現在理發店流行的“平躺式”。老式理發椅雖然有些破舊,都是專門定做的。還有掛在墻角邊專門用來刮剃刀的“打刀布”,殘破的身軀透露著歲月的氣息。
時代在變,理發工具也在變。電推剪代替了手推剪,安全刮臉刀代替了老式刮臉刀。但是,不變的是師傅們的手藝和服務態度,每一位男顧客來理發和修面,師傅們都會細心地涂肥皂沫、敷臉、刮胡、清理鼻毛,最后涂一層雪花膏滋潤臉部,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與其他民營理發店不同的還有,星火只收現金。徐藝兵告訴記者,理發店的各項服務價格已經貼在了店門口,顧客一律按照價目表支付現金,刷卡也不行,因為店內根本沒有安裝POS機。
老顧客
喜歡那份親切和踏實
來到店里消費的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的甚至已經在這里理發30多年。59歲的李老師,從20多歲開始就在這里剃頭?!斑@里的每一位師傅都認識,每次走進這里,就有一種親切感。”李老師說。
盡管顧客是以周邊居民為主,但有的老顧客雖然搬家了,依然找回來剃頭。65歲的張老先生說,因為有點禿頂,他第一次來這里時向理發師提了自己的要求,再來的時候,不用他交待,師傅就已明了于心,會幫他將一側的頭發遮住禿頂。
老顧客回頭率高,也是星火旺季很旺、淡季不淡的原因。平時每天有二三十人,周末多時有上百人。還會有老顧客預約,這時收銀臺上那部老掉牙的投幣古董電話就派上了用場。這部電話現在只能接不能撥,就算投了幣也沒法用了。而在當時,這樣一部電話可是令人艷羨的存在。
新問題
平價路線連年虧損
盡管老顧客絡繹不絕,星火理發店的經營卻并不樂觀,幾乎連年虧損。徐藝兵介紹,算上水電、物耗、人力成本等,每個月的經營成本約5萬元。一年下來,基本上是虧損的,全靠國營公司補貼。成本飛速上升,理發的價格卻提價緩慢。2012年,這里單理發的價格是10元,后來才漲到13元,然后一直沒變。而周圍的房屋均價早已突破每平方米4萬元。在市中心地段維持這樣一家平價理發店,難度可想而知。而對于時下理發店行業興起的預付卡之風,徐藝兵表示,星火之前沒辦過,以后也不會辦。
相較于資金壓力,人才斷層才是威脅到星火理發店存亡的真正危機。徐藝兵介紹,現在理發店的6位老師傅平均年齡已經超過50歲,按規定,男的60歲退休,女的50歲退休,再過幾年師傅們就都要退休了。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老師傅們曾經招過一批學徒,但沒學完3年就都出去闖蕩了,沒有一個人選擇留下。
徐藝兵稱,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隨著個體理發店、民營理發店的興起,國營理發店就遭受了較大沖擊。2005年,是個分水嶺,那一年不少國營老店相繼關門,還有一些被迫從國營變成了股份制甚至私營。
徐藝兵估計,按照目前的態勢,星火理發店估計還能撐個兩三年。之后將成為最后一家消失的國營平價理發店。
“如果這里關門了,以后到哪里去理發呢?”已經在這里理發30多年的李老師似乎很憂心。外面的民營理發店,一想起發型師夸張的造型,店內刺耳的音樂,還有店員喋喋不休的推銷,老人就望而卻步了。 (晨報記者 殷立勤 李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