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披露了近期偵破的多起銀行卡犯罪案件,浦東公安分局破獲的利用“貨到付款”、調包POS機當面盜取客戶磁條信息后制作偽卡消費的犯罪手法,為全市首次破獲的新型臥底類詐騙案。目前,已經查證該團伙作案十余起。電商平臺配送員工宗某、雷某以及同伙張某、朱某、薛某、胡某等6人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人在上海,怎在外地消費?
去年10月15日晚,家住浦東高橋的陸女士在家收到手機短信,她的一張信用卡剛被消費1.5萬元,而消費地點顯示卻在外地。“我明明人在上海,卡也沒有遺失。”陸女士很奇怪,開始還以為是電信詐騙的短信。
她立即撥打銀行客服確認,得知卡里的錢幾分鐘前確實是在一家外地商戶POS機上消費的。信用卡一直在身邊,怎么會平白無故在外地消費?陸女士立即報案。
其實,同樣的情況接連發生,短時間內浦東警方連續接到了4起信用卡被盜刷案件。警方調取相關POS機信息,同時讓被害人詳細回憶近期用卡情況。據陸女士回憶,她最后一次用卡是不久前電商網購的一次“貨到付款”,是用信用卡在對方的移動POS 機上刷卡支付的。
應聘配送員“臥底”作案
接到陸女士報警后,警方發現,其他被害人也有在該電商平臺“貨到付款”的刷卡經歷。偵查員立即前往該電商平臺承接陸女士配送業務的配送站走訪,調取公司員工信息及送貨情況后發現,這幾筆業務都未使用該公司的POS機。
“被害人都表示當時確實是刷卡付款的,并未支付過現金,但公司業務數據記錄顯示貨款是現金結算,公司的POS機并未啟用。”浦東公安分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蔣敏說,當時疑點就集中到了負責配送的宗某、雷某兩名員工身上。“他們利用自己的POS機刷取了用戶的信用卡信息后,再自己掏現金將貨款支付給公司。”警方調查發現,宗某和雷某都是3周前剛應聘進入該電商平臺工作,此前并未有類似從業經歷。
蔣敏說,從偵破的案件看,不少信用卡盜刷團伙都會先期派出“馬仔”到飯店、KTV、電商等平臺應聘可以接觸到信用卡的配送、收銀崗位,伺機盜取信用卡信息。由于大部分商家在招聘上并不嚴格,到了年底還會出現用工荒,因此他們只要去應聘就能成功上崗,再加上對于工作薪資待遇幾乎沒有要求,基本不會被店方拒絕。
“消費者收貨時一般注意力都在貨品上,在移動POS機上輸入密碼時也未注意遮擋,騙子容易得手。”蔣敏說,事實上,一個經過培訓的“臥底”能夠根據顧客手指在密碼鍵盤上操作的位置,輕易“讀”出密碼。宗某、雷某記下消費者輸入的密碼就大功告成。
POS機正規合法難察覺
宗某、雷某的POS機從何而來?通過對該POS機申領機構的走訪調查,一個以張某為首的利用盜碼手段實施信用卡詐騙的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張某是宗某、雷某的上家,也是這個團伙的首腦。他從溫州購買了POS機后,發放給兩人伺機盜刷。”
在掌握了該犯罪團伙人員身份信息及活動軌跡后,警方于去年10月16日先后在浦東高橋某出租屋內抓獲犯罪嫌疑人宗某、雷某,并于10月24日凌晨在蘇州市某快捷酒店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朱某,同時繳獲空白銀行卡、磁卡讀寫器、筆記本電腦、改裝過的POS機6臺。
“張某等人從溫州購入POS 機后,進行改裝,植入可記錄信用卡信息的芯片。”蔣敏表示,與過往繳獲的火柴盒大小的外接式側錄機不同,這批POS機是正規合法的,因此具備正常的刷卡功能,消費者付款費消費時更加不容易察覺。由于植入了芯片,該POS 機同時具備盜刷功能。“從表面上看,這個POS機和普通的一模一樣,消費者很難辨別。”而一旦信用卡磁條被改裝過的POS機刷過,銀行卡號碼、卡主姓名等都將被讀取。
讀取成功后,宗某、雷某將數據交給張某,再將這些數據“灌裝”進空白銀行卡內,制作出偽卡套現。
[警方提醒]
交易時要核對POS機電商平臺名稱是否一致
對于新出現的信用卡盜刷手段,警方建議市民主動前往銀行營業網點辦理芯片銀行卡的換卡業務,從源頭上保障自己所持有的銀行卡信息安全。“目前來看,芯片信用卡相對安全,還沒有發生過被盜刷的情況。”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總隊長戴新福提醒消費者,在進行貨到付款交易時,務必仔細核對所購貨物商戶名稱與POS機簽購單上打印的商戶名稱是否一致。“盜刷的POS機結算賬戶通常為外地,且名稱肯定和你購買的電商平臺不符。”在使用銀行卡過程中,不要脫離視線,注意刷卡處有無可疑裝置。(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