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過多少來訪者,張姐已經記不清
案例直擊
羊城晚報訊 深圳市羅湖區家暴防護中心是廣東首個家暴防護中心,成立已有10年。張姐退休后被返聘到羅湖區婦聯維權驛站,是中心資格最老的員工。25日“國際反家庭暴力日”這天,張姐接待了一對母子,孩子因為被父親暴打,被老師投訴到派出所。這只是張姐日常工作中普通的一天,她說,見得多了自己也淡了,只能壓著脾氣勸說施暴者。
多為丈夫打妻子
僅兩宗“女打男”
張姐年過六旬,在羅湖區家暴防護中心工作10年,接待過多少人她自己也記不清。根據中心的統計,10年來,中心共組織召開部門協調會4次,調處惡性案件3宗,受理家暴案件400多宗,開出傷情鑒定委托書100多份,代寫訴狀400多份,調處率達90%。張姐說這400多宗并不確切。“有人來會跟我們反映丈夫外遇、家暴,她想離婚。我們會將她歸到‘離婚’的類別,其實她也遭受了家暴,但這個就沒統計進去。”張姐分析,多數家暴都發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多是打工一族,都是妻子被打。張姐只接待過兩宗“女打男”的投訴,丈夫因為受不了妻子的家暴前來求助。
大部分家暴施暴者的脾氣都很暴躁,上門的社工經常被罵出來。“我們只能壓住自己的脾氣,盡量去說服他們。”
提起父親就恐慌
被打孩子問題多
在張姐看來,家暴對孩子的影響最大。25日上午,一對母子在學校老師和派出所民警的帶領下來到中心。孩子讀小學,被父親打得很厲害,導致孩子本身的性格也很暴躁,一聽到父親就情緒失控。張姐留意到,小孩的爺爺脾氣也很暴躁,小孩的爸爸對三個孩子都有打罵行為。“我們請了心理醫生給小孩做輔導,并讓他在中心做沙盤游戲治療。”
令張姐和社工們感慨的是最近的一個案子。一對夫婦結婚時一貧如洗,經過幾年奮斗開了家二手車店,不過,丈夫跟11歲兒子的關系并不好,由于覺得孩子調皮不愛學習,丈夫時不時對兒子動手。這導致孩子經常離家出走,一走就好多天。“我們和民警、孩子的父親開了協調會,跟他的父親溝通,還請心理醫生為孩子做輔導。孩子說他一年級時,父親還曾因為他不聽話,將他的頭摁進馬桶里。這件事連他的母親都不知道。孩子一提到爸爸,整個人都很恐慌。”(記者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