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村民介紹古墓發掘時的情況 張濤 攝
說起古墓,你會想到什么?大概會想到棺木、尸骨;會想到墓中陪葬的金銀玉器;甚至會想到盜墓者和那些神秘的傳說……
8月4日,瀘州古藺一建筑工地,無意發現了一座明代古墓,這座古墓除了墓碑上有奇異的花紋外,墓中沒有金銀玉器,也不見棺木和尸骨……這,可有點奇怪。
現場 挖掘機土里刨出石板
4日上午9點左右,瀘州古藺觀文水庫施工方像往常一樣推進工程建設。其中一個施工隊在修建繞壩公路時,挖掘機挖到了一塊大石板。“周圍都是土,咋個突然間冒出石頭了哦!”施工隊隊員王強說,由于前期土方掘進時比較順利,并不知道有石頭,挖掘機挖下去,幾塊石頭就“現身”了。緊接著,王強同工友立即停止了施工,并七嘴八舌地圍了上來。
“莫非是古墓?”張強一語鎮住了在場的工友們。幾個工人分了工,有的留在現場,有的打水清洗石板。清洗干凈后,工人們發現上面有圖案、有雕刻。“看來有‘名堂’,可能是古墓,馬上報告水務局!”王強對工友們說。隨后,王強立即用手機拍了照,向古藺縣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報告此事,水務局一邊向古藺縣政府報告,一邊聯系文物部門相關人員前往現場勘查。
蹊蹺 只見墓碑不見棺木尸骨
“幸好你們處理及時,且將情況上報了,否則可能毀了這個文物。”當天中午,古藺縣文物部門等趕往現場。經現場勘查,這幾塊奇怪的石頭,果然是古墓的墓碑。經測量,墓碑長98厘米、寬76厘米、厚12厘米。墓碑上雕刻有葫蘆、魚等圖案。
現場勘查后,古藺縣文物部門工作人員決定,立即對古墓進行保護性發掘。但讓大家都感到蹊蹺的是,在發現墓碑的下方及周邊,均未發現尸骨,甚至連棺木的痕跡也沒有。與此同時,在墓碑周圍清理過程中,也沒有發現其他有價值的東西。
“按照常理,只要是古墓,即使沒有寶貝也應該有棺木或者尸骨。”現場的發掘人員分析認為,從墓碑上雕刻的花紋和圖案來看,這座古墓的年代應該是明代早中期,墳墓的主人應該是古藺的原住民。但從墓碑深埋于泥土中的發掘現場來看,這座古墓又有眾多謎團需要解開,比如:古墓中不見尸骨、棺木或隨葬品,甚至連墓室也沒有。揭秘
在對現場進行勘察和處理后,古藺縣文物局將墓碑運回作進一步研究。“因長期從事文物管理工作,我曾聽說過這種奇怪的古墓,叫‘生基墓’,古藺民間也有‘生基墓’的傳說。”古藺縣文物局工作人員介紹。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了解到,在古藺民間有“種生基”的說法,實際上是活人為了迷信“改運”才會實施。“這種習俗很早的時候有,現在基本上絕跡了。”古藺當地村民稱,當地老人傳說,“種生基”的花費較高,只有舊時的富商或達官貴人才會這樣做。
古藺縣文物局局長邱光前介紹,“生基墓”在古藺縣分布廣泛,但真正發掘出來的還沒有。這一次發現的“生基墓”,在古藺的古墓發掘史上尚屬首次。“這座‘生基墓’的墓碑上,有一些圖案和簡單的雕刻,這對研究古藺原住民墓葬習俗有較高的價值。”多知道點 何為“生基墓”
“生基墓”,實際上是不埋死人的,只埋活人的生辰八字和毛發、指甲、血、衣、鞋等物品,裝在壇內埋入地下,俗稱“生墳”、“壽墳”。“生基墓”早在唐代即有記載:姚崇自筑壽藏于萬安山,預作壽終之壽墳,張良建壽墳修成正道。直至宋朝、元朝、明朝等朝代,一些人因迷信“生基墓”能催官、增壽、求子、招財而筑造。這種古墓,除了要在墓中埋下當事者用過的衣物、指甲等物品外,還會雕刻精美的墓碑埋藏在地下,但即使是達官貴人或富商,也一般不會“隨葬”金銀玉器等貴重物品。(張濤 記者 曾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