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的花朵(資料圖)。
棠梨的果實(資料圖)。
261歲的棠梨樹藤蔓纏繞,其未來去向令人揪心。 楊兵 攝
“肥西縣紫蓬鎮境內有一棵261歲的古樹棠梨,目前因開發建設,就要被砍伐或移植了,具體去向和是否能存活令人揪心。” 接到讀者爆料后,今天上午,記者輾轉找到了這位讀者所提及的地方。
現場
261歲棠梨樹要“搬家”?
在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的古樹名木查詢系統中,記者找到了這位讀者所提及的古樹。查詢系統顯示,這棵古樹為棠梨樹,又名杜梨,今年261歲,生長地點在紫蓬鎮泗洲村。
不過,今天上午,記者驅車沿森林大道來到肥西紫蓬鎮境內時,已經找不到鄉村的痕跡,極目遠望,到處都是廠房和建筑工地施工現場。幾經波折,記者才在知情人士的指引下,在廠房和建筑工地的包圍中找到這棵棠梨樹。
記者目測,這棵棠梨樹有八九米高,胸圍有兩米多,樹上纏有藤蔓,樹身傾斜、主干略有腐朽,透過藤蔓仔細看去,有些枝干已經干枯開裂。棠梨樹上掛一紅牌,標有樹種、樹齡和保護等級,但周圍建筑、生活垃圾和雜草并生,大致能看到有一圈曾經用來保護古樹的水泥護欄。
在棠梨樹附近,記者沒有找到曾經的泗洲村村民。“這邊正在開發建設,村民已經搬遷,這棵棠梨樹也要被移走。”附近廠房工人告訴記者。
聲音
古樹一移植就沒生命力了
“古樹一移植就沒有生命力了!”今天上午,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綠化辦主任程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移植相當不利于古樹生長。“古樹有多高,它的根就有多長,理論上說,這棵棠梨樹的根在地下有9米的縱深,而且半徑有多大還不清楚,不可能‘整體搬遷’!”
“此外,移植后由于失去當時當地樹資源的適應性和特性,古樹也會‘水土不服’。”程皋認為,古樹名木的移植會影響到古樹的科研價值和歷史觀賞價值。
據其介紹,自2012年以來,合肥市各縣(市)、區、開發區已根據轄區內每棵古樹名木的個體情況,采取了有針對性的管護措施,比如:砌護欄、圍墩、打支撐架、圍鐵箍、安裝避雷針、培土、改善周圍生長環境、進行病蟲害防治等。目前,合肥市古樹名木基本上都得到了有效保護。
回應
有關部門正商談保護事宜
“有關這棵古樹的事情我們也已經知道,目前我們正在與肥西縣相關部門協商,力爭拿出一個完整解決問題的方案。”程皋告訴記者。
據了解,該棠梨樹生長地正在進行一個現代商貿物流項目的建設,涵蓋面積10余平方公里。
今天上午,記者聯系上了該項目承建方,詢問古樹去向一事,該項目聯絡處一位姓李的同志告訴記者,肥西縣和合肥市林園部門已經找到他們商談古樹保護事宜,具體如何處理現在還沒有定下來,將研究可行的方案。
呼吁
微調規劃給古樹生存空間
記者了解到,根據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合肥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規定,損害古樹名木正常生長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擅自移植、砍伐古樹名木,或者致使古樹名木枯死的,處以古樹名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造成其他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幾千萬可以蓋一棟大樓,但是買不到一棵古樹。”業內專家認為,罰款不能解決古樹受損帶來的傷痛,他說,相關方面應該微調規劃給古樹以生存生長的空間。
■小資料
棠梨樹
棠梨樹,薔薇科,棠梨屬,是落葉喬木,枝常有刺。多野生于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
樹高4~10米。樹皮灰褐色。花白色,直徑2~3.3厘米,先葉開放,8~10朵,成傘房花序。
果實近球形,直徑5-10毫米,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就是棠梨子。棠梨子看上去有點像梨子,不過果實很小,成熟的果子吃起來軟而甜,沒成熟的果子是又酸又澀的,但可以泡糖水或者泡成果酒,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煮熟了吃,又是另一種風味。
葉、枝、根、果實可入藥。根、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主治肺燥咳嗽,急性眼結膜炎。果實健胃,止痢。
棠梨樹也叫杜梨,是著名的文化樹種。
《詩經》曾有贊美召公南巡時勤政美政而膾炙人口的《甘棠》一詩,留下了“甘棠遺愛”的千古佳話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