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10點左右,在北京一家傳媒公司任職的豐陵(化名)都會登錄某移動直播平臺秀才藝、唱歌、講笑話、評論娛樂節目,在嬉笑怒罵的互動中,觀眾們不斷給他打賞、點亮……
豐陵的經歷是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快速發展的縮影。從2005年以YY、9158為代表的PC端秀場直播興起,到現在,網絡直播產業已走了10余年。尤其是隨著4G普及和資費降低,一部手機一個賬號,全民直播的時代已經到來。然而,直播具有即時、親近、黏性強等優勢的同時,其低俗化、泡沫化的發展態勢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的重視。
由于競爭過于激烈、平臺運營成本過高等因素,一些網絡直播平臺開始采取“擦邊球”策略,利用涉黃、涉暴等內容吸引用戶,并催生出一批靠低俗內容起家的“網紅”群體,這些都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網絡直播,究竟如何告別“野蠻生長”?
嚴規出臺,行業或面臨洗牌
自2015年王思聰進入電競行業投資熊貓TV、推出“香蕉計劃”后,電競直播行業就被徹底引爆,隨之而來的是秀場、演藝、電競、明星等各類直播形態紛紛崛起。目前,我國的在線直播平臺已接近200家。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2016年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絡直播元年”。有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網絡直播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然而,互聯網行業自誕生以來,“亂象”與“繁榮”就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共存于行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在之前被查處的“嘿秀”平臺上,違規女主播在直播房間內公開用脫衣服引誘觀眾打賞;在“爐石”平臺,主播直播飆車導致嚴重車禍;在“虎牙”平臺,直播中甚至出現了群毆現象。
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秘書長、互聯網專家包冉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直播的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如不出臺清晰的管理規范,行業很容易變得混亂不堪。
就在上個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后簡稱《通知》),重申規定,直播平臺必須持有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業界人士認為,政府政策收緊是在從社會利益角度,建立一些基本的限定性標準,這項類似“負面清單”的嚴規,將讓熱門的直播行業面臨大洗牌,未來,網絡直播需要“帶著鐐銬跳舞”。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法律角度來講,廣電總局要求直播平臺和個人‘持證上崗’,等于宣布沒有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如果繼續從事直播,就處于違法狀態。”
“既不扼殺創新,又能合理引導”
事實上,有關部門對直播行業監管力度的逐步深入并非無跡可尋。面對風口之上的“亂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化部以及各地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部門、公安局網絡安全部門等,都曾以不同形式出面監管。業界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有關部門對網絡直播“依法打擊—敦促自律—制度規范—常態管理”的監管脈絡已經逐漸清晰。
專家普遍認為,新規效果如何,還得看進一步的落地執行。此外,直播行業監管還可以考慮其他配合手段。在由多家業界研究機構近日聯合舉辦的“數字論壇——直播行業監管風暴專家研討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盧衛就提出了“實名制”。他認為,落實主體責任和黑名單制度都是實現“實名制”的重要手段。
互聯網實驗室主任、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方興東認為,政府部門要想方設法將3億多直播用戶動員起來,依靠廣大用戶資源來監管直播行業。他還建議,行業監管要做到精準、適度,要在既不扼殺創新的同時,又能合理引導,而不是“對所有平臺、所有直播行為不加區分、籠統對待”。
中國傳媒大學媒體法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丹林也認為,直播行業應建立內容分級制度。比如,直播間可根據播出內容種類和表現尺度、語言狀況確立級別,對于不同級別直播,具體監管措施應有不同。
規范發展需要“政策監管+企業自律”
站在“十字路口”處,國內直播行業將“鳳凰涅槃”迎來新生,還是意味著“寒冬”來臨?所幸,伴隨著外部規范的逐步建立,不少網絡直播平臺運營者也逐漸認識到——他律是必需的,自律是必要的,自律也是自保。除了按照《通知》規定積極爭取視聽證以外,直播平臺也應該從自身著眼突圍,消弭亂象才能長久繁榮。
今年4月,百度、新浪、映客、花椒等20余家網絡表演企業共同發布《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推行“主播實名制”,彰顯了企業自覺。“在直播的內容方面,重要的是要強化行業自律和企業自律機制。”李丹林認為,行業自律機制的設計必須針對行業特性,對于網絡技術提供商、直播平臺服務提供商、直播團隊等,他們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如何納入自律框架下,才能對各方做到真正的約束,確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話題。
方興東還提到作為對傳統傳播方式的顛覆,直播要實現健康、良性發展還需要保證新技術的支持。在不久前,映客、陌陌、一直播、唱吧等幾十家直播平臺以及金山云聯合發起了綠色直播自律聯盟,倡導視頻直播平臺自律,依托金山云視頻直播平臺監控研發中心,實現人工實時直播流監控與機器智能識別雙保險,就以高效的技術手段幫助解決內容監管難題,共同促進直播行業自律與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