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顯示已籌得50萬
謝同學回復網友質疑
近日,一篇為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眾籌治療白血病的求助信廣為流傳。26歲的謝同學在柏林藝術大學歌劇系讀大四,但突然患上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手術費治療費幾百萬,家庭無力負擔,希望好心人出手相助。這篇求助信經過當事人親朋好友的轉發,短短兩天時間內就在國內的眾籌平臺上籌集了超過50萬的金額。
但在籌款的同時,網絡上也出現了許多質疑的聲音。一些在德國留學和工作的華人質疑,在德國的注冊大學學生都需要購買強制公保醫療保險,治病和藥費大部分都是要報銷的,求助信卻強調6000歐元一盒的藥非常貴以及做手術需要幾百萬。籌款發布平臺“輕松籌”表示,公司已經凍結了這個籌款項目,并已派在德國的志愿者去醫院調查核實謝同學的患病情況。
留德學生眾籌500萬治白血病
在網上流傳的求助信中,這位謝同學自稱是柏林藝術大學歌劇系的大四學生,今年2月4日被查出患上慢性髓細胞白血病。醫生告訴他有一種藥可以控制病情,只是很貴,6000歐元(約合人民幣4.2萬)一盒,每月吃一盒,需要終身服用。
“如果找到合適的骨髓干細胞可以做移植手術,也許我的疾病可以得到痊愈,但手術費治療費藥費500萬……”這位謝同學說,由于父母無法負擔治療費用,故開始網上眾籌,前期的籌款金額為500萬元。求助信的末尾還附上了他的個人信息,父母的身份信息、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
不過,在籌款平臺“輕松籌”上,500萬元的眾籌金額改成了50萬元。一位自稱是謝同學朋友的人在籌款平臺上解釋說,由于一個月內如果沒有籌到目標金額,所有的善款會打回各個捐款者,所以初步將眾籌的金額設置為50萬元。截至記者發稿時,謝同學在“輕松籌”的籌款目標已達成,已籌集金額500120.47元。此外,該留學生的募捐公告也出現在美國的眾籌網站gofoundme上。根據該網站上顯示的信息,該募捐項目的目標金額為30萬美金,已有72人在5天內募集4290美元。
網友質疑眾籌是為了去美國看病
但在籌款的同時,一些捐款人和網友也發出了質疑的聲音。湖南湘潭的汪同學是謝同學母親的學生,她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在同學群里收到了求救信,知道病是真的,對國外的醫保也不了解,就覺得自己老師的兒子得了白血病需要花費很多錢,我給毛老師發了微信紅包200塊,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捐了款。但是后來聽說德國有醫保,不知道他們家人要用這么多錢干什么”。
微博博主“這就是德國”關注了此事的來龍去脈。她向北青報記者介紹,2月10日,她在留德華人的一個微信群里看到謝同學的朋友轉發的募捐信息,“看了籌款頁面附加的病情材料,我自己確定當事人患病之事是真的后,我發了‘留學生眾籌500萬治白血病’的微博”。
看著網友不斷在微博評論中提出質疑,她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的那么簡單。“首先,當事人籌款不是為了買藥,他長文章里所提到的‘6000歐’一盒的藥,保險是報銷的,他在德國治療他所患的疾病,全程保險都是給予報銷的。他后來解釋籌款是為了去美國治病。但是求助信并沒有說他要去美國治療。”“當事人所提的前期籌款金額 500萬,后來又改成了50萬。這些金額都是如何預估出來的?籌集到的話是要用于什么的?有沒有醫生給開具的治療費用方案和預算?”這位博主告訴北青報記者,她聯系上了患者本人,對方告訴她未來有太多不確定性,父母在籌錢時沒有交待得特別清楚。
德國“醫保”是否報銷成爭論焦點
在德國留學八年的知乎網友陳女士向北青報記者表示,“我給德國醫保局打電話咨詢,他們說醫院開出的藥,只要符合醫療必須性都會給報銷,他使用的6000歐元一盒的藥也在報銷范圍內。而且公保直接和醫院結賬,這個同學都不會收到需要支付的賬單”。她認為,在眾籌平臺上對公眾進行籌款,應該做到信息公開,籌款的目的和這筆錢怎么花都要誠實地告訴公眾,否則可能構成欺詐。
在德國留學的網友“chopsticks-de”在當地華人論壇發帖討論此事,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輕松籌這個眾籌平臺最大的受眾不是在海外的華人,而是國內的人們。一個與德國沒有工作關系、沒有在德國生活過的人對德國的公保報銷制度不會有太多的了解。所以求助信沒有披露當事人在德國治病的花費會報銷,卻特別強調藥費和手術費多么昂貴,這會對不了解德國醫保制度的人們產生誤導。”
知乎網友“櫻桃小丸子”告訴北青報記者,“捐款者提出質疑后,謝同學和家屬只說會公開回應但一直沒有兌現,既不肯退回捐款,也不肯出面解釋,捐款還在繼續進行中。而且募捐平臺沒有官方資質,打客服電話沒有回應,負責人幾天后才避重就輕地回復,不回答如何審核募捐,不透露募捐真實情況,也不說捐款者如何收回捐款,這個事件令人寒心”。她認為:“這件事情消費了人們的同情心和愛心,讓人們不再相信網絡募捐,最大的受害者將是真正需要捐款來救命的病人們”。
留學生家人拒絕回應質疑
前日,北青報記者添加了謝同學的微信并且自動通過好友申請。他最新的一條朋友圈更新于2月11日,他表示新的血樣檢查顯示藥物控制很好,說明藥物很有用,他目前在家養病,兩個星期后繼續驗血,3個月后抽骨髓檢查。2月9日,謝同學發朋友圈感激好心人對他的捐助,并上傳微信轉賬的截圖,截圖顯示“單日收錢金額超過限額”。
隨后,北青報記者撥打了求助信上留下的謝同學父母聯系方式。當北青報記者詢問謝同學的父親能否對網友和捐款人的質疑作出解釋說明時,謝先生表示自己心力交瘁,目前不會回復任何質疑。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們先要把兒子在德國安置好,再來說這些事情”。
昨日,謝先生在輕松籌的項目平臺上發了一封感謝信,他表示,經過近一段時間的治療和用藥,謝同學的癥狀暫時被控制。在感謝信中,他沒有回應網友和捐款人的質疑,只表示“根據網友反映及爭執的問題等有關事宜,逐一進行了解和落實,了解情況后會及時向大家匯報”。至于如何處理善款,他表示“從德國回來以后將根據事情妥善處理,愛心款項也會在公證處公證之后再公布”。
調查
眾籌平臺:捐款已經被凍結
昨日,北青報記者致電北京輕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女士表示公司已經得知這個籌款項目的爭議,這些天正在與謝同學的家人保持溝通。“因為舉報和投訴過多,我們已經把這個項目作為一個特殊項目進行處理。昨天,我們派了在德國的志愿者去當地醫院調查核實情況,看看謝同學家人提交的信息能不能對得上,了解謝同學的生病狀況,還要翻譯一些資料比如病歷和診斷書等等,初步調查的結果證明謝同學確實患了白血病”,張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同時,我們還派了志愿者了解網友發出的聲音,并去湖南湘潭當地調查捐款情況”。
她還向北青報記者透露,“目前這個籌款項目已經被凍結了,不能再繼續往里面捐錢,已經捐的錢也拿不走,最終怎么處理還要看調查之后的結果”。
昨日,北青報記者又以想要籌集醫療救治款的名義撥打了“輕松籌”的客服熱線。客服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只需要提供診療確認書、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照片便可創建一個籌款項目,“籌款的金額并沒有限制,可根據自身期望填寫,籌款的周期在3至30天不等”。
客服人員表示,“輕松籌”平臺采取寬進嚴出的方式,在項目發起階段并沒有嚴格的材料審核程序,申請后便可直接進行籌款。當被問及如何辨別材料的真偽,客服人員表示,“上傳的材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由籌款人承擔法律責任,平臺方并不會承擔任何的責任。”
有關項目進行到提現階段,客服人員表示,“申請提現后平臺方會有一個工作日的時間對提現進行審核,驗證相關信息后方能提現。而且,籌得的資金也并非全部都提現到申請人賬戶中,輕松籌平臺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但是第三方支付平臺會收取參與籌資人所投金額2%的手續費”。
北青報記者在“輕松籌”網站上看到:如果項目失敗,系統將會把籌資款項全部“原路退回”給項目支持者,不收取任何費用。但當北青報記者問及如果籌款沒有達到目標金額怎么辦時,接線員表示:“不會的,只要籌款都能成功達到目標金額”。
本組文/ 見習記者 邢穎 實習記者 王天琪(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