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 9月3日,總部位于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六年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國家,新加坡和美國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國排名第28位,在金磚國家中排名最高。
這份報告共覆蓋了全球144個經濟體,其數據來源于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在全球進行的相關調查。評價指標包括創新能力、市場規模、金融市場狀況、基礎設施、技術水平、教育水平等。報告指出,領先經濟體具有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開發、吸引并利用現有的人才,在促進創新方面進行較大投資。
在今年的排名中,瑞士連續6年穩居榜首,主要得益于學術研發機構與商業界緊密合作而帶來的巨大創新能力。新加坡排第二位,在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以及基礎設施方面得分均較高;美國排第三位,連續兩年位次保持上升。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已經走出危機,其社會結構特點使得它的經濟非常富有成效。進入前十位的其他經濟體依次為:芬蘭、德國、日本、香港、荷蘭、英國、瑞典。
在新興市場中,中國排名比去年上升一位,位列第28,在金磚國家中遙遙領先。俄羅斯、巴西、南非均排在50多位,印度排第71位。報告指出,中國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良好的創業與創新環境。與此同時,銀行業的脆弱性、市場準入方面的種種限制措施和壁壘、投資規則等,則極大地限制了中國的競爭力。中國正在成為更具創新性的經濟體,但還不是創新強國。報告還指出,中國已不再是一個廉價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地,中國必須創造高價值的就業機會,以維持正在增長的生活水準。
另外,受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影響,中東和北非地區有喜有憂。比如,阿聯酋排名上升了七位,排第12名,是這一地區最高的;卡塔爾排第16名。北非國家中排名最高的是摩洛哥,為第72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繼續保持接近5%的增長率,但躋身前60位的國家只有3個,即毛里求斯、南非和盧旺達,人力不足和基礎設施落后是阻礙非洲國家的主要問題。報告還指出,拉丁美洲的主要經濟體要想保持過去幾年的增長勢頭,仍然需要實施改革,改進基礎設施,提升生產技能和創新力。 (記者 劉素云)
原標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4-2015年全球競爭力報告” 中國排2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