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表示他本人非常敬佩中國人民。
羅馬天主教皇方濟各8月18日結束了在韓國的五天訪問,他在離開的專機上表示:如果可以成行,他明天就愿意訪問中國。
贊同阻止“伊斯蘭國”暴行
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教皇方濟各說:“你問我想不想去中國?當然想,甚至是明天。”教皇還說,梵蒂岡“隨時敞開接觸的大門”,他本人非常敬佩中國人民。
教皇說,他計劃在明年訪問美國。在被問及是否贊同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空襲時,教皇說:“在這些情況下,我只看到了(“伊斯蘭國”)不正當的侵犯,阻止不正當的侵犯者是合法的。”他表示,目前形勢很嚴峻,國際社會必須一起做出反應。“我強調的是 阻止 ,我沒有說 轟炸 或 開戰 ,而是阻止他(侵犯者)。這意味著必須評估怎么樣阻止。”
教皇透露,他曾考慮過訪問韓國后訪問伊拉克,但決定目前不去。“在這個時候,不去是最好的,但我愿意去。”他說。
教皇方濟各結束韓國訪問返回羅馬途中,再次發電報給他的座機所經國家的元首。這些國家依次是:韓國、中國、蒙古、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意大利,共11個國家。
梵蒂岡廣播電臺報道稱,“教皇特別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人民再度表達衷心的祝愿,呼求天主降福這塊土地。”
幾天前,教皇方濟各在前往韓國時,首次飛躍中國領空,并在空中向中國民眾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傳達祝福訊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此事回應稱,中方注意到教皇方濟各的表態。中方對改善中梵關系始終抱有誠意,并一直為此作出積極努力。我們愿與梵方繼續努力,進行建設性對話,推動雙邊關系改善進程。
教皇重視與中國的對話
教皇17日在韓國訪問期間的講話,也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向中國伸出友誼之手。
當天,教皇在韓國忠清南道瑞山市的海美殉教圣地展覽館內,會見來自亞洲各區主教,并發表公開演說。教皇在演說中強調,“對話”是亞洲區各教會的本質使命,要在意識到自身的“本體性”為基礎,厘清個人角色、了解天父所為及所思,敞開心胸并接受不同民族與文化,“對話”才得以開展。他表示:“對話并非單純聆聽他人所言,還得理出未透過語言表達出的經驗、希望、夙愿、苦難及憂慮。”
教皇更于演說結束前公開稱:“為眾人利益,我希望能以開放的胸襟,毫無推遲地促進在亞洲大陸上還未完全與教廷建立關系的幾個國家間之對話。”
教皇的此番講話引起外界的廣泛重視,甚至有媒體認為,這顯示教皇把天主教會與中國的對話視為教會的首要工作。
梵蒂岡作為占世界六分之一人口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一直都沒有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中國堅持涉及與梵蒂岡關系的“兩項原則”,即第一,梵蒂岡必須同臺灣斷絕所謂“外交關系”,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梵蒂岡不能利用宗教來干涉中國內政,包括不以宗教事務為名干涉中國內部事務。正因為上述兩點,中國與梵蒂岡的關系長期難以正常化。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梵關系出現升溫跡象。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此前曾報道,今年6月,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稱,中梵兩國今年之內很可能就建交舉行對話。7月,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主教對天主教雜志《基督信仰家庭》說,梵蒂岡希望與中國當局進行“尊重對方且具建設性的對話”。
2013年3月,華春瑩針對新任教皇被選出曾表示,中方對阿根廷大主教貝爾戈里奧當選新任教皇表示祝賀。中國政府在中梵關系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希望羅馬教廷在新教皇領導下,與中方相向而行,為雙方改善關系創造有利條件。華春瑩表示,中國政府處理中梵關系的兩條基本原則是一貫的,沒有變化。我們希望梵方采取靈活務實的態度,以實際行動為改善中梵關系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