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時報》、《印度斯坦時報》等3日稱,中國已取代印度傳統貿易國阿聯酋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印度PHD商會一份報告顯示,2013-2014年度中印貿易額達到495億美元,占印度對外貿易總額的8.7%;美國以460億美元(8.1%)居第二;上一年度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國阿聯酋以454億美元(8%)退居第三。
PHD商會是印度較有影響力的地區性商會,該商會稱,中印貿易額10年前僅為70億美元,2007年達到380億美元,2012年達到650億美元。10年間,印度與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國家的貿易額及貿易比例大幅上升,而與傳統貿易國間的貿易額及份額都呈現出下降趨勢。不過,隨著美國經濟回暖,美國對印度的進口需求亦隨之上升。2013年4月至12月,印度對美國出口額為293億美元;同期印度對阿聯酋的出口額為223億美元;對中國出口額為108億美元。而上一年度,印度商品第一出口目標國為阿聯酋,美國第二,新加坡第三。與此同時,印度對歐洲的出口有所下降,英國、德國、比利時和意大利在印度主要出口國名單中的排名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從中印進出口貿易結構來看,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多為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其中礦產品和農產品占據相當比重;而中國對印度出口的產品主要為附加值較高的工業制成品,勞動密集型產品所占比重較小,主要是機電設備、化工產品等。對于中印貿易的強勁發展,印度各方出現不同的聲音。正面的評論認為中印兩國貿易互補性強。但負面評論認為,中國的貿易順差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