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景德(音)當地時間11月4日在《紐約時報》刊登宣傳韓國泡菜的大篇幅廣告。(韓國《亞洲經濟》網站截圖)
#央視快訊#【韓國越冬泡菜文化申遺成功】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
據韓聯社12月5日消息,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此,韓國共擁有16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宗廟祭禮與宗廟祭禮樂、板索里(韓國傳統清唱)、江陵端午祭等。
此前11月,據日本Rocket news網站報道 ,韓國國內有媒體提前報道稱韓國泡菜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了否定,并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比如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等,而泡菜則是一種具體的食物,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具體的食物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表示,被列為申遺候補名單的只有越冬泡菜文化,并不包括泡菜這一食物,如果將泡菜列為人類遺產,很可能被商業所利用,世界教科文組織還警告韓國政府稱,如果韓國國內繼續報道關于泡菜申遺確定的新聞,今后的申遺將變得更加困難。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會議上表示,韓國人腌制越冬泡菜的文化代代相傳,韓國人從中發揚鄰里共享的精神,并且該文化增強了韓國人的紐帶感、認同感和歸屬感。腌制越冬泡菜文化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國內外具有類似飲食習慣的群體之間的對話將會更為活躍。
韓國文化財廳(相當于文物局)表示,腌制越冬泡菜并不是被特定人群,而是被全體國民在日常生活中傳承的文化,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有助于韓國文化的推廣和宣傳,還將使國民認識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韓聯社的報道介紹說,過去,由于冬天難以獲得新鮮的蔬菜,韓國人一般在入冬時大量腌制泡菜,供整個冬天食用。腌制泡菜流程復雜,擇菜、切菜等都需要多個人手,因此韓國人腌制泡菜時鄰里間會互相幫忙。
另外,據韓國文化財廳2011年的問卷調查顯示,95%的韓國人一天至少會有一餐會吃泡菜,64%的韓國人一日三餐都會吃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