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未來交通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教授介紹,三校將發揮互補優勢,重點從技術層面研究如何治理北京霧霾。
2009年11月,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即成立三校間的低碳能源大學聯盟,而昨日成立的未來交通研究中心就是這一框架下的結晶。昨日,吳建平介紹,2014年中心將主要開展兩方面活動,其中之一便是多方面研究如何治理北京霧霾問題。目前,清華大學和中國工程院已經研究出“藍天計劃”,從技術上總結如何治理霧霾,“已經通過雙方聯合向北京市政府領導推薦。”
吳建平稱,清華大學的優勢是探究具體工程和原理問題,而劍橋大學特別關注空氣質量、污染和大氣氣候變化,麻省理工學院的優勢在于關注城市模型,總結怎樣的城市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既能滿足市民交通需求,又不會造成過度污染和擁堵。
吳建平介紹,研究中心還會同時與企業合作,讓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
部分研究方向
讓車輛應用先進的原油材料,使用電動動力,提高發動機效率等
可以吸附大氣污染顆粒物的建筑材料,如涂層
對交通進行整體管理,以令城市交通運行更為平穩,減少污染物排放
通過智能交通技術限制車輛進入重污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