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之前 今年3月份記者拍攝的黃河路文化路天橋
拆之后 昨日上午記者拍攝的黃河路文化路天橋
昨天凌晨1點,在大型吊車的懸掛支撐下,工人們對橋體鋼架進行拆卸。
工人們在天橋上緊張施工
昨天凌晨,夜色中的鄭州市黃河路文化路天橋上,工人們正進行切割拆除作業,這座尚未踏入青春期的天橋在一片瑰麗的火樹銀花中走向生命終結。連續幾天的拆除完成后,為配合地鐵5號線施工,“服役”僅5年多的鄭州市黃河路文化路天橋,將徹底與市民說再見。市政部門稱橋體材料將回收利用。早在今年3月,大河報就獨家連續報道了這座天橋“建成才5年就要拆除”一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現場|工人拆卸橋體鋼架,計劃今晨拆完
昨天凌晨1點,記者現場目睹了施工人員對橋體鋼架進行拆卸。在4輛大型吊車的懸掛支撐下,工人們按照當初建設時的鋼架焊接口進行切割。一位工人說,交叉口四個方向的道路從晚10點封閉至次日清晨6點,他們將把天橋南北方向的橋梁拆除完畢,剩余的計劃9日凌晨拆完。
現場,路邊擺放著從橋面拆卸下的不銹鋼管,按照不同長度尺寸統一打捆。一位施工人員說,這一次拆除凡是能用的材料都會留下來,之前已經將玻璃拆卸過,所有材料會存放到市政倉庫里,以后可以重復利用。
金水區城市管理局市政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天橋拆除由區里進行采購招標,他們負責協調,主體鋼架構及可用部件都將封存,在今后修建其他天橋等市政項目時重復使用。
由于路口紅綠燈設置在了橋體上,為保證該路口白天通行,交警部門在路口設置了簡易臨時信號燈。解釋|花了854萬用了5年多,“短命”天橋與地鐵5號線規劃更改有關
對于該天橋的造價,大河報記者向鄭州市建委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最終得到的答復為,黃河路文化路天橋工程2010年1月完工,當年春節前后投入使用,中標價為804萬元,結算資金為854萬元。
耗費如此大的天橋為何會如此“短命”?鄭州市規劃局交通規劃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稱,天橋2009年開展方案設計工作,當時鄭州軌道線網規劃的地鐵5號線不沿黃河路布設,建設時間為2020年后,天橋與軌道工程沒有矛盾。2012年,對軌道線網進行修編加密優化,確定5號線沿黃河路布設。按照規劃,該路口是地鐵5號線和7號線換乘站,該區域周邊建筑物密集,且距離道路紅線較近,施工空間局促,綜合考慮站點施工條件、軌道交通站點便捷及運營效率、減少拆遷影響等因素,決定拆除既有天橋。以后軌道交通站點建成,地下通道可實現該處交叉口行人過街功能,滿足該區域的行人過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