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拆遷機械正在對建筑進行粉碎,揚塵滿天飄散。
開挖掘機的小伙子不時下來擦擦駕駛室的玻璃
天空飄著細雨,空氣小有陰郁,以往總被堵車刷屏的鄭州,昨天想做個“美女子”。可惜灰頭土臉的揚塵,旁若無人地壯觀上演,讓安靜的市區瞬間變得喧囂。
事件現場偌大的揚塵場,一輛普通的灑水車成了“一葉扁舟”
昨日下午,鄭州市區農業路文化路東北側,農業路北半幅車行道上方已架起臨時擋塵棚,一座早已搬遷一空的多層建筑已被圍擋圈起,一輛拆遷機械不知何時已“爬”上十多米高的屋頂,在對建筑的主體結構進行逐一粉碎。建筑垃圾紛紛墜落,地上到處是砸下來的磚礫,旋即在建筑物四周蕩起白色的、灰色的揚塵。揚塵凝成濃霧,沖破圍擋飄向四周,向農業路甚至更遠的地方擴散。雖然現場無風,但這裹挾著大量塵土的白霧扶搖直上,超過頂層的高度,將這座正在拆遷中的建筑物籠罩在一片白色煙霧中。
一輛小型的灑水車,在建筑物的西南方,通過加長的噴水設備,向這座正在全身“冒煙”的建筑噴射水柱。缺乏后勁的水柱,剛剛能爬升到二三層的高度。對于正向四面八方飄散,且不斷生成的揚塵來說,效果并不明顯。記者站在該路口一處高層建筑上往下俯拍,偌大的揚塵場和一輛普通規格的灑水車,形成了“一葉扁舟煙波里”的效果。
金水區有200多個工地,兩臺“霧炮車”很難覆蓋完全相關說法
根據《鄭州市控制揚塵污染分類實施標準》中對拆遷施工工地的規定,拆除工地周圍必須連續設置穩固、整齊、美觀的圍擋(墻);機械拆除必須輔以持續加壓灑水或噴淋措施,以抑制揚塵飛散。而從該拆遷現場來看,輔助的灑水并沒起到抑制揚塵飛散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金水區目前有兩臺大型的“霧炮車”,以前曾應用于農業路沿線的拆遷降塵工作。這種“霧炮車”射程最遠能達到100多米,水汽也能散發到40米高空。為啥不配備在這個拆遷工地呢?金水區相關部門回應說,目前金水區共有200多個工地,兩臺“霧炮車”很難覆蓋完全。他們根據各個工地的需求,安排“霧炮車”配合灑水降塵。而農業路沿線拆遷降塵的灑水設施配備,他們也是根據上級部門和領導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