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別炒股了,趕緊找狗去。”近日,一條尋狗啟事被網友瘋轉。啟事稱,事主心愛的小狗于5月25日晚走失,如果有熱心人能夠幫助尋回小狗,狗主人愿意用北四環一套價值400萬元的兩居室作為酬謝。該尋狗啟事還介紹稱,丟失小狗的劉阿姨年近七十,因兒女均在國外,自己獨自一人生活在北京。記者經過調查,證實了此事。
有人批評老人精神空虛、浪費錢財,我卻不忍心作如此詬病。對劉阿姨這樣一個七旬老人來說,雖然物質關懷不再或缺,但精神特別是來自親人的關愛卻因為空間阻隔而顯得蒼白。此時,一只或許并不昂貴的小狗,便成了空巢老人幾乎全部的精神寄托。
感情是很復雜的東西,只要動了真情,一切被常人難以理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400萬元的鋼筋水泥,與精神價值之間,無法隨意畫上等號。用400萬元房產重金尋狗,這一驚人舉動,不過是老人內心極度孤獨、苦悶、無奈之后的一聲低鳴罷了。這樣的聲音,是面向整個社會的:空巢老人大量增加,跨進了人情關愛的荒漠地帶,與“重金尋狗”花了多少錢相比,這才是一道亟待我們破解的社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