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游客在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觀看泄水的壯觀場景。當日,2015年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正式開始。自2002年以來,黃河小浪底水庫每年都要進行調水調沙,將黃河下游主河槽的過流能力提高,利用“人造洪峰”將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同時減少小浪底水庫的泥沙淤積。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6月29日,游客在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觀看泄水的壯觀場景。當日,2015年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正式開始。自2002年以來,黃河小浪底水庫每年都要進行調水調沙,將黃河下游主河槽的過流能力提高,利用“人造洪峰”將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同時減少小浪底水庫的泥沙淤積。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黃龍”從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飛流直下(6月29日攝)。當日,2015年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正式開始。自2002年以來,黃河小浪底水庫每年都要進行調水調沙,將黃河下游主河槽的過流能力提高,利用“人造洪峰”將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同時減少小浪底水庫的泥沙淤積。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6月29日,游客在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出水口觀看泄水的壯觀場景。當日,2015年黃河小浪底調水調沙正式開始。自2002年以來,黃河小浪底水庫每年都要進行調水調沙,將黃河下游主河槽的過流能力提高,利用“人造洪峰”將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同時減少小浪底水庫的泥沙淤積。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