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 記者李一川梁新翠文許俊文攝影
自開通運營以來,鄭開城鐵和鄭機城鐵為市民提供了舒適、準時的出行方式,但也因車次少、乘坐不便、上座率不高等問題而受到廣泛關注。
不按車次,全車自由席,可刷IC卡,站臺候車,發車間隔短……能否借鑒外地經驗,在鄭開城鐵試水“公交化”運營模式呢?就此問題,記者邀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專家、網友一起來聊聊。
[隨機體驗]
鄭開上座率不足一半
據了解,鄭開城鐵自2014年12月28日開通后,客流總體并不理想。2016年1月,賈魯河站與運糧河站因客流不足關停,目前中間只保留綠博園站。無獨有偶,鄭機城鐵開通兩年多來,也因上座率不足而先后關閉了南曹站和孟莊站。
從12306網站可以看到,鄭開城鐵目前鄭州東站至宋城路站運行10趟,宋城路站至鄭州東站運行11趟,該車二等座票價為18元,普遍運行時間為34分鐘。
“鄭開城際雖然肩負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組成部分和鄭汴融城戰略配套工程,但鄭開之間因距離較短,公共交通相對便捷,除了鄭開快速公交外,還有普速鐵路、高鐵相連。城鐵如不錯位發展,則顯得有些‘雞肋’。”省人大代表、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表示。
據了解,鄭開快速公交票價10元,運行時常約1小時;到達開封站的普速列車,一般運行時長為40分鐘,票價12.5元;高鐵方面,鄭州東到開封北每日有20多對車相連,二等座票價24元,運行時長約20分鐘。
1月24日,記者乘坐C2804和C2805次列車隨機體驗,發現這兩趟車均為8車編組的CRH2A車型,定額成員613人,兩趟車上座率分別為34%和31%。“周末要多一些,上座率應該超過50%。”相關鐵路人士表示。
[市民心聲]
期待“時間可控”的通勤列車
從運營時間和票價橫向比較來看,鄭開城鐵并不占優,那乘車體驗呢?
記者體驗發現,在鄭州東站換乘鄭開城鐵,需先從地鐵站上到一層購票大廳購票(如互聯網購票則可在1樓或3樓自助機取票),然后上到3樓進行繁瑣的證票驗證、安檢、候車、驗票,然后再下到站臺等待發車。一趟下來,在偌大的東站,換乘時間耗時約30分鐘,步行超過1300米。
“復雜的乘車,再加上城鐵發車間隔都在1個半小時,有時我們寧愿在鄭汴兩地相對中心的紫荊山廣場和金明廣場附近選擇拼‘黑車’往返,也不愿跑東站等城鐵。”經常往返兩地的彭女士說。
雖然城際列車目前可刷“中鐵銀通卡”乘車,可記者在檢票口觀察統計,發現基本無人持此卡檢票。咨詢一番,很多乘客均稱未聽說過此卡,也不知在哪里可辦。
鐵路相關人士說,開通近三年來,鄭開城鐵卻一直未實現鄭開兩地的“心連心”,這與宋城路站遠離市區也有很大關系。不過據了解,7.2公里長,延伸到開封站的鄭開城鐵延長線項目已在施工和拆遷中。
網友“小汴之西”:鄭汴之間由于距離僅50公里,如果鄭開城鐵延長線修到開封主城區,人們更期待隨到隨走、時間可控的通勤軌道交通工具。城鐵一旦地鐵化,各個方向幾分鐘一班,車站進去就是檢票口,可拿各類IC卡刷卡進站,必然會吸引更多的通勤和商旅客流。
[你說我說]
鄭開城鐵有望實現“小編組、高密度”運營
放眼全國,不少連接近郊城市圈的城鐵在公交、高鐵、普速列車或地鐵(輕軌)的夾縫中生存艱難,不得不降低發車頻次,關閉沿途站點,進而陷入營運惡性循環。
針對這些情況,各地城鐵也在進行探索和嘗試,其中部分城鐵就施行了“公交化”的運行模式,取得一定效果。如上海金山城鐵(上海軌交22號線)、寧波城際等,這些城鐵的特點就是全車自由席,車票不定車次,可刷IC卡,站臺候車,發車間隔短。
省人大代表、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
耿明齋
是否用地鐵運營模式來運營城際列車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目前現狀,鄭開城鐵為何不能學習外地經驗,打破固有體系條塊和思維藩籬,積極研究探討參照地鐵運營模式,與公交卡系統聯網,實現即來即走的“公交化”模式?這也可為鄭機城鐵提供經驗參考。
省政協委員、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谷建全
鄭州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要想短時間內營造城市發展優勢,就需要構建大都市區,把新鄉、焦作、許昌、開封4個市都囊括在鄭州大都市區框架內。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可形成半小時經濟圈、1小時經濟圈,產生空間重構、沿線崛起、要素匯聚等效應。
省政協委員、河南城際鐵路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超峰
鄭開之間只有50公里,城鐵的速度優勢發揮不出來。針對鄭州至開封城鐵上座率低的問題,他坦言乘車不方便。為方便市民出行,計劃將鄭開城際鐵路從宋城路站延長至開封站。另外,目前宋城路站候車能力不足,只有兩條股道,沒有到發線存車功能,也限制了開行頻率。延長線修到開封站后就可以解決候車、到發能力等問題,“另外,正在研究加密班次,已新購進小編組的8組列車,預計開行班次將會提高不少,列車自由席也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