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快訊(記者 王芳菲 文/圖)“記者同志你看,俺們有一個‘桐柏第一書記’微信群,好幾十人嘞,全是駐村書記。俺們天天在這里面謀劃著咋脫貧致富跑項目。”說這些話的是南陽桐柏縣城郊鄉北楊莊村第一書記張成有。
第一書記群,記者頭一次聽說。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仔細一看卻“土里土氣”。哪的群眾田地面積小啦,哪的山坡適合發展特色產業了,書記們的聊天記錄都被這些田間地頭的“土事兒”充斥著。
微信響了,群里有人發起了位置共享,張書記的手指不斷地在手機上滑來滑去。作為最接地氣的村委書記,咋脫貧,想啥法,交換項目情況,互通信息有無是他每天最操心的事。
今天,桐柏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被南陽市委市政府譽為“桐柏模式”。但是在過去的90年間,曾有一萬余名黨員群眾在這里壯烈犧牲。
桐柏是革命老區,英雄紀念碑位于南端翠屏山上。
桐柏是革命老區 一萬多名烈士長眠于此
桐柏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陽盆地東緣,豫鄂之交,桐柏山腹地。素有“宛東咽喉、信西屏障”之稱,是東引西進的重要交通樞紐。現在,寧西鐵路、滬陜高速、312國道橫穿東西,焦桐高速縱貫南北。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1926年,南陽第一個中共黨小組在桐柏成立。曾先后有三個中央級、六個省級、九個地級黨政軍領導機構在此設立。著名電影《小花》就改編自《桐柏英雄》,《小花》講述了十幾年間失散的親人在戰火中重逢的故事,主人公都是為實現共同理想而投奔革命隊伍的桐柏人,他們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桐柏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區。這里留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鄂豫邊省委等革命舊址120多處。劉少奇、李先念、王震等300多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生活和戰斗過,可謂是“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
“盡孝、育子、掙錢、種地”四不誤,小小艾草帶領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精準扶貧開創“桐柏模式” 留守婦女家門口就業
桐柏縣是革命老區、蘇區,但同時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這里總人口47萬,其中貧困人口14039戶,共計42652人。
桐柏縣淮源鎮是淮河源頭,也是精準扶貧就業基地的所在地。記者看到,就業基地其實是當地政府專門為安置貧困人口而建設的標準化廠房。這里占地面積5.35畝,擁有國內一流的標準化鋼結構廠房2棟。基地圍繞精準扶貧工作建設,以“鄉里投資、村民使用”為原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要求工作形式“上手快”、“操作簡單”。就業基地僅用了20天就建設完成,自今年8月啟用以來已經安置了106名貧困人員前來就業。
現在,基地入駐的是一家從事艾草加工,經營和銷售的民營企業。據董事長劉鋒介紹,艾產品之前主要銷往韓日和新加坡等地,以出口為主。最近,國內百姓保健意識提高,需求也逐步增大,內銷和出口已經各占一半。這樣一來,預計原本每年一千萬的年產值可以一下子翻一番,產品需求量極大,政府提供了生產基地,連房租都省了,對企業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了正在工作的吳慧。她是一名來自附近老灣村的村民,作為全廠的40個“熟手”之一,“多勞多得”的她特別自豪。吳慧農活不忙時就來工作,每月可以拿到近2000元的工資。廠里的工人,多是像她這樣的貧困留守婦女。這些婦女農閑時在家無業,只帶孩子。現在,政府為解除她們的后顧之憂專門在就業基地建了一片兒童區。
“可開心了,以前只種田還辛苦,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工作,心里特別踏實!”就業基地精準扶貧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及留守人員在家門口就業掙錢的問題,實現了“盡孝、育子、掙錢、種地”四不誤,小小艾草帶領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聽起來“高大上”,實則“土里土氣”的第一書記群。
“第一書記群”消息響不停 “包貧到人”對口支援
“我們種花生的項目已經簽了800畝,政府給免費提供化肥。還有一個茶場的項目正在談,要開一千到三千畝的荒坡,三年之后見效益,農戶和公司利潤三七開。”說起拉項目、搞產業,桐柏縣城郊鄉北楊莊村第一書記張成有如數家珍。“先搞清楚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分類解決遺留問題,再給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搞培訓,都是政府免費的!俺們天天跑項目啊!”張書記說起來精準扶貧的具體舉措滔滔不絕。
基層的干部有一種“猛”勁,他們工作投入,不斷地翻看群里的信息,生怕自己錯過了帶領鄉親脫貧的機會。據介紹,桐柏縣所有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實行了“包貧到人”,保證貧困家庭每一戶,每一人的情況都有人清楚掌握。不管是因病致貧還是因學致貧,政府一旦了解貧困原因,都會拿出一套對應的脫貧方案。“只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政府都會盡最大全力免費對貧困戶進行資助。”
為了鼓勵大家脫貧,當地政府面向擁有工作能力的人員開辦了免費的技能培訓班。培訓人員畢業之后憑培訓班結業證書跟定點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在80多年前的紅色革命中,共產黨始終起著模范帶頭作用,在80多年后的脫貧攻堅戰中,桐柏縣的基層黨員干部們銘記先烈精神,苦干實干,同樣發揮著模范帶頭作用。
讓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是對紅軍烈士的最好告慰。今天的桐柏縣,干部群眾再度踏上了脫貧致富的新征程,奏響了老區振興的最強音。如今,留守婦女臉上露出甜甜的笑,“小花”再開依然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