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團中央精減機關行政編制;掛職、兼職干部在機關所任職務從工作需要出發,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
《方案》從四大方面、十二個領域提出了改革措施。將改進團中央領導機構人員構成、機構設置和運行機制;改革團中央機關干部選拔、使用和管理;改革創新團的工作、活動和基層組織建設;加大黨委和政府對共青團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精減機關行政編制
《方案》提出,改革優化機關職能和機構,實行工作力量“減上補下”,團中央精減機關行政編制,補充相應數量的掛職干部,帶動省級團委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精減編制、充實縣級團委和直接服務青年的工作領域。
通過此次改革,團代會代表、團中央委員注重吸收農民工、社會組織骨干、自由職業者等新興青年群體中的優秀黨員、優秀團員,明顯提高基層和一線團干部、團員的比例。到2018年團十八大召開時,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團中央委員會、團中央常委會中基層和一線代表的比例分別不低于70%、50%和25%。
掛職兼職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
《方案》還提出,提出改進機關干部選任交流,注重人崗相適,不搞年齡層層遞減,從嚴選拔專職干部,掛職、兼職干部在機關所任職務從工作需要出發,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
這次改革從優化黨的干部培養和成長路徑的角度,打破年齡、學歷、身份、職級限制,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人才。改革后,團中央機關各層級掛職、兼職干部比例均達到42%以上。一大批掛職、兼職干部的加入,將大大優化團中央機關干部結構,在數量、質量兩個方面都是對團中央工作力量的加強。
團中央回應
團中央委員普通青年比例將有何變化?
改革后,團中央領導機構的廣泛性、代表性將顯著增強。針對團代會代表、團中央委員中普通青年比例偏低的問題,改革提出,保證基本群眾代表的合理比例,注重吸收農民工、社會組織骨干、自由職業者等新興青年群體中的優秀黨員、優秀團員,明顯提高基層和一線團干部、團員的比例。到2018年團十八大召開時,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團中央委員會、團中央常委會中基層和一線代表的比例分別不低于70%、50%和25%。同時,改革還將進一步改革完善團中央領導機構的議事決策機制,使代表性、廣泛性不僅體現在人員構成上,也體現在功能發揮上。
團中央機關部門設置也將更加適應時代要求。這次團中央機關部門改革,改革不是簡單地做加減法,而是重在根據時代發展和青年變化調整職能、理順機制、提高效率,新設立了青年發展部、基層組織建設部、社會聯絡部等部門。同時,這次部門調整更加突出面向全團的宏觀指導功能,將工作重心從過多過繁的具體事務轉移到研究規劃、資源整合和指導推動上來,有利于大幅削減機關日常性、事務性工作,為機關干部更多走進青年、沉到基層創造條件。
團中央機關將有多少干部下去掛職?
改革后,團中央機關干部來源將更加豐富。這次改革從優化黨的干部培養和成長路徑的角度,提出要把團的崗位作為黨政等各領域、各行業優秀年輕干部鍛煉群眾工作能力的重要平臺,打破年齡、學歷、身份、職級限制,不拘一格從黨員、團員中選拔優秀人才。改革后,團中央機關各層級掛職、兼職干部比例均達到42%以上。一大批掛職、兼職干部的加入,將大大優化團中央機關干部結構,在數量、質量兩個方面都是對團中央工作力量的加強。
團中央機關工作運行機制也將更加注重直接面向青年。這次改革把改變機關運行模式、從機制層面解決脫離青年問題作為重點。提出建立“8+4”工作機制,力爭每年50%的干部在機關工作8個月,在區縣團委工作4個月;建立“4+1”工作機制,在崗干部力爭每周在機關工作4天,在基層單位工作1天;建立“1+100”直接聯系青年制度,每名專職、掛職團干部經常性聯系100名左右不同領域團員青年,直接服務和引導普通青年。同時,改革將大幅精簡會議、文件、簡報,更加注重運用網絡新媒體等手段推動工作、開展活動。
如何破解基層薄弱這一難題?
加強基層是共青團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團中央在機關新設基層組織建設部,加強對基層組織建設的統籌,改革創新基層組織設置,努力構建縱橫交織的網絡化組織體系。這次改革,著重圍繞基層工作力量和資源不足這兩個突出問題對癥下藥。在工作力量方面,提出了建立“團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工作隊伍。
團干部隊伍實行“減上補下”,團中央精減機關行政編制,帶動省級團委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精減編制充實縣級團委和直接服務青年的工作領域,實現“機關瘦身,基層擴圍”;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到2020年將建成20萬人規模;注冊志愿者隊伍將進一步發展壯大并就近就便參與團的工作和活動。
在工作資源方面,改革強調推動工作資源向基層傾斜,在基層打造直接聯系服務青少年的陣地依托,提升服務能力,暢通共青團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基層團組織與其他群團組織一道形成服務基層群眾的“大合唱”。
普通青年會感受到哪些變化?
服務青年是共青團工作的生命線。團中央將通過改革進一步提高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能力。將集中力量在青少年集中區域建設有形化、身邊化服務陣地,統籌青年中心、青少年宮、青年匯、市民學校、親青家園等服務平臺,打造聯系服務青少年的“共青團門店”。同時,大力建設“青年之聲”平臺,整合社會力量推進成長、創業、就業、婚戀、健康、心理、維權等線下服務聯盟建設,構建“青年之聲”線上平臺和“青年之家”線下陣地深度對接的服務體系,為廣大青年提供共青團O2O服務。
改革會讓青年對團的工作更有話語權。針對當前團的工作中自上而下、自說自唱、自娛自樂等情況一定程度存在,青年主體地位還沒有很好落實等現象,改革提出,要讓更多青年直接參與團的工作,組織活動請青年一起設計、部署任務請青年一起參與、表彰先進請青年一起評議,探索實行青年評議共青團工作制度,將更多的決定權、評價權交給廣大青年。
據新華社
釋疑
1 “減上補下”意味著什么?
團中央今日發布的改革方案中提到,改革優化機關職能和機構,實行工作力量“減上補下”,團中央精減機關行政編制、補充相應數量的掛職干部。帶動省級團委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精減編制、充實縣級團委和直接服務青年的工作領域。
“減上補下”意味著什么?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這是團中央精簡機構,使機構和服務下沉的一種做法。團中央作為社會團體,其工作重心是在下面而不是在上面,工作重點應該是更好地服務基層青少年。
“減上補下這個方向是對的。”竹立家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青婦等社會機構和人民團體都應該強化基層,把工作重心放在團結人民。通過“減上補下”,精減行政編制的同時改變機構設置,從而真正做到服務下放,這也應該是未來團中央的工作重心。
對于團干部如何掛職,竹立家表示,干部掛職一般都是在本系統內進行,例如團中央或者團省委的干部,可以到市里、縣里的團系統內掛職工作。
兼職、掛職干部可以做哪些工作?他建議,掛職、兼職干部,一般是做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對基層提供政策幫助,因為“從上而下”掛職的人員對國家大政方針、工作性質和要求比較了解,可完善基層的相關工作;另一方面是提供專業服務,強調針對性,例如在宣傳、組織、學生工作等專業領域有較強工作能力的干部,可以到系統內有需求的其他崗位提供專業服務。
2 “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有何影響?
團中央今日發布的改革方案中提到,要改進機關干部選任交流,注重人崗相適,不搞年齡層層遞減,從嚴選拔專職干部,掛職、兼職干部在機關所任職務從工作需要出發,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
這里的“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意味著什么?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這個改革措施與黨政干部掛職類似,也就是說去掛職的干部,掛職崗位不一定跟原來的行政級別相同。例如,去掛職的干部以前的行政級別是副處級,去掛職的崗位可能是副局級的行政級別,這樣都是可以的;關鍵是要根據所掛職崗位的當地要求和專業需求。
對于“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的掛職及兼職所帶來的意義,竹立家認為,不局限行政級別,可以選調更合適的人員去有需要的崗位提供服務,這不僅可以有效為基層提供服務,也可以鍛煉干部。
“不完全對應行政級別”是從上往下多、還是從下往上多?竹立家認為,從這幾年國家鼓勵的方向來看,大多是提倡雙向交流。但基于團中央的改革方向,還是應該服務下沉,改革后,應該從上往下掛職的人更多。同時,團中央作為人民團體,相對來說系統性比較強,因此干部掛職崗位也以本系統內掛職為主,從而加強對基層青少年服務的力度。(記者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