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人們競相在微信朋友圈里互曬“鄭州藍”。在這美好時光里,5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文明河南建設推進大會在鄭州召開,人們期待這個規模史無前例的大會,能給文明河南建設同樣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指明了方向。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文明河南建設,事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順時而動的中原大地,提出“擺好位、把住魂、搭好橋、立榜樣”,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為中原崛起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動力。
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狀態。精神文明建設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解決好“富腦袋”的問題,把全民文化道德素質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作為一種精神文明建設和傳播的重要載體,互聯網路在何方?身處資訊無限發達的信息時代,互聯網不僅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互通互聯的窗口,其本身也早已構建起一個嶄新的世界。在建設網絡文明、改善網絡輿論生態已成文明河南建設重要任務的當下,每一個網民的肩膀上,都承擔著沉甸甸的歷史使命,這既是時代的召喚,也是網絡力量的體現。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裂變式發展,改變了信息傳播格局和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但隨之也出現了網絡暴力、色情污染、謠言惑眾等問題。最近一段時間,“成都女司機變道被打”事件沸沸揚揚,由此對網絡暴力的反思已然超過了事件本身——現實生活中的拳腳相向是一種暴力展示,“人肉搜索”同樣鼓動著人們的暴戾之氣。即使打著匡扶正義的旗號,網絡行為也不能逾越法律的邊界。
作為一種公共產品,網民不僅共同分享網絡文明的成果,而且一起承擔網絡秩序失范的惡果。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有目共睹,自媒體與新媒體的普及世人矚目,當網絡日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維護網絡文明不僅是每個網民自我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整個社會進步的需要。在推動網絡文明的行動中,每個人都不應該成為無所事事的“打醬油者”,我們要勇于擔當、敢于擔當,大膽地同網絡上的雜音噪音、歪風邪氣作斗爭,不做“沉默的大多數”,爭當中國好網民,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積極主動地弘揚網上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讓正能量的陽光灑滿互聯網,各種虛假信息、網絡暴力將無所遁形。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風起云涌的網絡時代,每個網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共同將網絡空間建設成為崇德向善、文明有禮的精神家園。推動網絡文明,就是堅持清醒理智,遠離浮躁偏執,既不信口開河也不人云亦云。這種健全的人格、獨立的思考,不僅是網民成熟的標志,更是推動社會更加文明、不斷進步的基礎。只有守住文明的底線,科技才會使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