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國法院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的首個工作日。從昨天起,北京市各級法院將全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當天北京三級法院共接待立案群眾3005人,當場立案1963件。其中一名律師用拉桿箱帶著208起案件的起訴材料來到朝陽法院,耗時9小時立案208起。
材料準備齊全 10分鐘立案
昨天上午9點05分,第一位行政案件立案者冀先生坐到了四中院立案大廳的二號窗口前。
冀先生說,他是豐臺一家公司的法人,2013年8月,豐臺區政府在沒有出示任何有效法律文書的情況下,將他公司近120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拆除,他們損失達五六百萬。從2013年9月至今,他先后去過多家法院立案和反映情況,要求確認政府行政行為違法,程序違法,但都沒立案成功。
昨天是冀先生第三次來到四中院,前兩次,在法官的導訴之下,他補齊了自己的立案材料,在立案窗口,法官建議其將訴訟請求分為三個案件,冀先生接受了法官的建議。
9點20分左右,冀先生交完50元的立案費。接待冀先生的法院工作人員表示,冀先生的材料準備相對充分,申請符合立案要求。從遞交材料、初步審核到繳費,冀先生用了大概15分鐘的時間。
而在東城法院,88歲老人周先生起訴某銀行歸還自己16年前買的2.05萬元證券以及掛在基金賬戶上的9500元的本利。法官看到老人提交的起訴書上被告名稱和起訴案由都有問題,接收訴訟材料的同時向老人發放了立案補充、補正材料一次性告知書,并告知其補交材料的期限為30日。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大概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次立案。
據東城法院法官介紹,以前訴狀存在形式上的問題或起訴材料不全的,法院暫不接收訴狀,待補正符合要求后再接收。實行立案登記制以后,所有的起訴都接收起訴狀。對于不符合立案條件的起訴,應發送書面一次性告知書,告知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補正。
昨天北青報記者從北京高院獲悉,截至昨天下午3點,北京三級法院共接待立案群眾3005人,當場立案1963件,發放一次性補正起訴材料257份,出具接收起訴材料清單1644份。
立案審查 不再成訴訟門檻
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
之后立案登記制改革穩步推進。今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4月15日印發該意見,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對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根據規定,《意見》將于今年5月1日起全面施行。
此前,我國法院案件受理采取的是立案審查制。法院在受理案件的過程中,對當事人的起訴是否符合條件進行審查,而后決定是否受理。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只有符合“有直接利害關系”、“有明確被告”、“有具體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法院受案范圍和管轄權”等四個條件的起訴方可受理,否則不予受理。
案件當事人提交訴狀后,經審查符合這些起訴條件的,法院才予以立案受理,進入訴訟程序。否則法院有可能拒收訴狀,不予立案,訴訟程序便無從開始。由此可以看出,立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訴訟環節。但法院立案難一直是公眾關注的問題,以行政訴訟中比較常見的申請信息公開案件為例,2013年由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等單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大概八成涉及政務公開的起訴遭到駁回。北京尚權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興梅此前曾在貴州某基層法院從事過多年法官工作,在她看來,法院出現立案難有法院自身受制于案件、人員、行政干涉的原因,比如一些法院不好處理的案件,但也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立案審查有時候好像變成一個門檻。
據東城法院副院長薛峰介紹,立案登記制禁止了法院在法律規定之外執行任何“土政策”。以往以案件疑難復雜、影響地區穩定為由不接收訴狀,接收訴狀后不出具書面憑證或者“不立不裁”,不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處理等暫緩立案的做法在立案登記制下將被嚴厲追責。
一律師立案208起 耗時9小時
昨天上午匯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呂中旭來到朝陽法院,他一人當天立案數量便達到了208起,耗時9個小時。
這208起案件起訴狀原告均為北京市銘泰熱力供應有限責任公司,被告均為望京地區大西洋新城的業主。呂中旭說,這些業主拖欠熱力公司供暖費,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取暖工作,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他說這200多起案件中拖欠供暖費最少的為2000余元,最多的則拖欠4萬余元,全部案件拖欠的供暖費用總計130萬元左右。
“并沒有刻意挑選今天,”呂中旭說,他了解今天是立案登記制實行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但這些案件他自去年9月就開始整理材料,五一節前夕整理完畢,恰好趕上了立案登記制實施的第一個工作日?!敖?000頁紙呢,”呂中旭說,早上9點半他拎著一個旅行箱來到法院,箱內裝有208起案件的起訴材料,每一起案件的起訴材料大約有15到20頁,所有案件使用紙張近4000張。昨天下午6點半,在朝陽法院法官的幫助下,呂中旭耗時9個小時,終于辦完了所有案件的立案手續,并拿到了208張繳費單。
雖然呂中旭稱其并沒有刻意挑選今天前來立案,但他坦言立案登記制還是使案件受益,“200起案件立案都非常順利?!?/p>
“也不能全部都推給法院,”呂中旭表示,有些物業或者熱力公司不愿意得罪業主,往往直接起訴業主將案子推給法院,“北京一年估計產生幾萬起供暖糾紛,如果全部立案法院工作壓力很大,也占用了太多的司法資源?!?/p>
“我們也想方設法盡量少占用司法資源,”呂中旭說,銘泰熱力公司與大西洋新城小區業主的供暖糾紛大概有一千多起,經過律師等相關人員與業主進行溝通協商,大約70%的業主已經同意交納拖欠的費用。“一般可以協調的糾紛并不起訴?!庇捎谌杂幸恍I主始終拖欠供暖費,熱力公司最終還是將200余戶業主告上法庭。